常识 | 漕渠 |
释义 | 漕渠汉、唐时代开挖的运送物资进入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的人工渠道。汉初,关东地区的谷物经渭水漕运至长安,很不方便。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大农令郑当时建议引渭穿渠,以利漕运农耕,汉武帝因此命水工徐伯等督率卒数万人,用三年时间修成了以灞水为源,与渭水平行,东通黄河,长达三百里的漕渠。渠成后,不仅使漕运时间缩短了一半,而且使沿渠万余顷土地得灌溉。元狩年间,又引昆明池水与漕渠相接,使关东和长安间漕运更便利。渠至东汉时尚可通航,北魏时已无水。开皇初年,隋文帝命宇文恺、郭衍等,督率水工引渭水东绝灞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修成了西起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北,东至潼关,长达四百里的漕渠(又称广通渠)。唐代漕渠时通时塞。天宝初年,陕郡太守韦坚筑兴成堰,截灞、浐水,循汉、隋漕渠故道,东注永丰仓,下合渭水入黄河。大和初年,咸阳令韩辽,再次疏浚漕渠。后都城东迁,渠道失修,逐渐堙废。 漕渠西汉武帝时开凿的以通漕运的河道。始凿于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在大司农郑当时主持下,发卒数万人,由水工出身的徐伯督率开凿。渠傍南山(秦岭)下,引渭水东通黄河,长三百余里;三年而成,漕运大便,过去运粮,自黄河入渭水,运至长安,路程九百余里,需时六个月。漕渠凿成后,西起长安,东通黄河,运程只有三百余里,漕运时间减少了一半,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最初以灞水为源,后又凿昆明池,穿昆明渠使东绝灞水合于漕渠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