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滦州兵谏 |
释义 | 滦州兵谏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忙派陆军大臣荫昌率领两镇(师)北洋军去攻打革命军,可是,北洋军是袁世凯的旧部,荫昌指挥不动。摄政王载沣只得在1911年10月14日任命被他罢斥在家“养病”的袁世凯当湖广总督,叫他“督办剿抚事宜”。但袁世凯野心勃勃,想乘机向清政府索取更大的权力,借口“脚病”还未好,不肯到任,并指使他的亲信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采取观望态度,不要贸然进军,迫使清政府在10月27日召回荫昌,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授予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袁世凯仍不满意,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授与他军事全权等条件。这时,资政院中的立宪派也上奏要求立即召开国会,取消皇族内阁,赦免国事犯。袁世凯又指使驻守滦州的清朝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师长)张绍曾和协统兰天蔚等人联名电告清政府,强硬要求立即召开国会,起草宪法,成立责任内阁。当时,驻守石家庄的北洋军第六镇统制、秘密革命党人吴禄贞,同张绍曾密商,准备联合举兵,向北京进攻。载沣看到形势危急,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下“罪已诏”,颁布了宪法“十九信条”,下令释放政治犯,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凯到了北京,组成了清政府的最后一届内阁。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