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湛然 |
释义 | 湛然明僧人、戏曲作家。号散木,又号寓山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约万历时人,与叶宪祖、汤显祖等友善。著传奇《妒妇记》,佚,杂剧《地狱生天》,佚,杂剧《鱼儿佛》,今存。其余生平事迹无考。 湛然(711—782)唐常州(今属江苏)人,世居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南)。俗姓戚。家本业儒。年二十余从左溪玄朗习天台宗教义,年三十八出家受戒。玄朗死后,“挈密藏独运于东南”,住天台山国清寺,以中兴天台宗自任,继吉藏后,提出“无情有性”观点,认为宇宙万有,包括木石等无情感之物,皆有“佛性”,对发展天台宗教义作出贡献,被称为天台“九祖荆溪尊者”。在该宗历史上,称“湛然中兴”。著有《法华玄义释签》、《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止观大意》、《金刚 ![]() 湛然(711—782)唐僧人。天台宗九祖。俗姓戚,原常州(今属江苏)人,世居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南),世称“荆溪大师”,又称“妙乐大师”。出身儒学世家。年二十,从左溪玄朗习天台教观。天宝七载(748),于宜兴净乐寺出家。后弘道于东南,晚年迁天台国清寺。以复兴天台教义为己任。对当时禅宗、法相宗等各派学者各阐宗风表示不满,认为皆“侈大其学,自名一家,然而宗经宏论,判释无归”,故“追援其说,辩而论之”,“皆孟子尊孔道、辟杨墨之辞”(《佛祖统纪》卷七)。认为佛性包含在一切存在之中,提出草木瓦石均有佛性的“无情有性”说。认为佛性不分有情、无情,一草一木,一瓦一石,皆有佛性。应用《大乘起信论》所阐发的“真如随缘不变”说来论证无情有性,认为精神性实体(真如)无所不在,充满了一切事物(万法),事物只能作为精神实体的现象而存在,“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金刚 ![]()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