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温 |
释义 | 温周畿内国。子爵,己姓。《左传》成公十一年(前580):周武王时,“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在今河南温县西南。春秋初苏氏已绝封。《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周与郑人苏忿生之田十二,温居其一。后仍归周,苏氏续封而仍居温。僖公十年(前650),“狄灭温,……苏子奔卫”。其后为晋邑。僖公二十五年:周与晋侯“阳樊、温、原、![]() 温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品德。意为温和、温顺。孔子平时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显得温和,因此他的弟子子贡赞颂他“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论语》描绘他平时的神态“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儒家最重视中庸之道,主张无过无不及,又提倡君子不争,所以相应地强调温的品德。孔子提出,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时要在九个方面进行反省,即作“九思”,其第三思即为“色思温”(《论语·季氏》),孔子弟子子夏谈到君子的神态时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描绘了儒者应有的风貌。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