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清静
释义 清静道教用语。其含义为清心寡欲,无为和静。《老子》以清静为身心修养和治国安民的基本原则:“清静为天下正”,“我好静而民自正”(《老子·五十七章》)。道教认为,“清静”是“道”之本性,人和万物若效法道,做到清静无为,“则道自来居”。《老子想尔注》:“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人法天地,故不得燥(躁)处,常清静为务”。主张人法天地,天地法道,经常摒除欲望杂念,清心静处,“真思志道”,就能修得“至真之道”。唐代司马承祯认为,修道必须收心,而收心的关键在于“守静去欲”。他说:“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静则生慧,动则生昏”(《坐忘论》)。意为修道之人只有内心虚壹而静,才能产生悟知大道的智慧,自然与道相合;如果内心躁动,心神外驰,追求物欲,就会“以智害恬,为子伤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唐宋以后,道教内丹学逐渐流行,又将“清静”作为炼养金丹的原则。《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等认为,人修炼精气当效法“道”的清静本性,“清其心源”,“静其气海”,“常清常静不起纤毫尘念”,做到“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最后达到六欲不起,空无了悟之境界,才能修成金丹之道。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