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淳于髡 |
释义 | 淳于髡战国时齐人。稷下学士。赘婿出身,长不满七尺。博闻强记,学无所主,滑稽多辩。齐威王时任大夫,数使诸侯,并皆有功。齐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史记·滑稽列传》),他以隐语讽谏,多见信从。邹忌始为相,又以讽喻教之为相之道,忌一一谨受命。楚国攻齐,赴赵国求援。赵王给革车千乘,精兵十万,楚军自退。后与邹衍、孟轲等应召至魏。惠王欲以卿相之位待之,赠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他受财宝而辞卿相之位。 淳于髡战国时齐人,早期稷下先生。主要活动在齐威王和齐宣王年间。本是“齐之赘婿”,出身贱微,但他以卓越的学识和辩才受到齐王的尊崇和器重,曾“数使诸侯,未尝屈辱”。机智博学,“滑稽多辩”,“谈言微中”,善于运用隐喻和寓言阐发思想和进行讽谏。司马迁说他“博闻强记,学无所主”,据此,他很可能是一位学贯百家、思想上不拘一格的学者。作为稷下元老,这种兼容百家的学风,对于稷下学多元、融合、创新的学术特色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太平寰宇记》载,“髡死,诸弟子三千人为缞绖”,足见其在稷下学宫中的地位。还曾与孟子有过关于“男女授受不亲”和名实问题的辩论。又对事物的辩证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和阐发,提出“极之而衰”、“物各有畴”、“有诸内必形诸外”等哲学观点。 淳于髡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齐国的学者。赘婿出身。以博学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他被任为大夫。多次讽谏齐威王和邹忌改革内政。楚国攻打齐国,他到赵国去求援,赵王给以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军因而主动撤退。后来他到了魏国,魏惠王拟命他为卿相,他辞去。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