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淮南子 |
释义 | ![]() ![]() 淮南子一作《淮南鸿烈》。杂家著作。西汉刘安(淮南王)主编。最初所作《外书》、《中篇》已佚,今存《内篇》二十一卷。杂采先秦诸子之说,以阴阳五行和道家天道自然观立论,杂糅儒、墨、法、刑、名诸家学说,反映了作者“澹泊无为,蹈虚守静”的黄老无为思想(见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书中保留了许多先秦以来的原始资料,其文体与《吕氏春秋》近似,其中神话传说和史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姮娥奔月”、“夏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均有很高的文学、史料价值。一些寓言故事含意深刻,极具教育意义,如《人间训》中“塞翁失马”、“鲁人报仇”;《道应训》中“公仪休嗜鱼”、“善呼者”等。论文方面主张因自然,灭文章,依道废艺,指责儒家诗书礼乐是“言华”、“行伪”的产物,不切实用。然在具体论述中,却提出诸如“哀乐之袭人情也深”,“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系于中而欲发外者也。以文灭情则失情,以情灭文则失文,文情理通,则凤麟极矣”(《缪称训》)等见解,乃至反对“尊古而贱今”,要求“作书以喻意以为知音也,诚得清明之心,执之鉴于心,照物明白,不为古今易意,摅书明指以示之,虽盖棺亦不恨矣”(《修务训》),大多深切文理,发展了道家文艺思想。注本有汉代许慎及高诱本,两者至宋代相混。今通行有清庄逵吉校本;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 淮南子书名。又称《淮南鸿烈》。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及门客苏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诸儒大山、小山等集体编纂而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内篇》论道,《外篇》杂说。”别有《中篇》八篇,言神仙和炼金之术。《外篇》、《中篇》久佚,今仅存《内篇》。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又多采阴阳五行之说,并出入儒、墨、名、法诸家,一般认为是杂家著作。部分内容也讲灾异祥瑞,天人感应。书中包含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其论“气”和“道”,涉及宇宙的发生、形成和万物的存在、变化。据认为有唯物主义的因素。本书有汉许慎、高诱二家注,许注佚而高注存。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