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海上之盟 |
释义 | 海上之盟宋、金夹攻辽的盟约。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童贯使辽,燕人马植私见童贯,说以取燕之策。贯载之南归(一说马植于政和五年奔宋),荐于朝,改姓名为李良嗣。他献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共灭辽国之策。五年,金既建国,声势日盛。重和元年(1118),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以买马为名,自登州过海至辽东半岛,与金磋商。宣和二年(1120),宋遣马植、马政先后使金,双方约定:金兵攻取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宋兵攻取燕京(今北京),彼此兵不得过关,灭辽后,宋得燕云地,以献纳于辽的岁币献纳于金。金太祖口头允许宋收复地包括西京(今山西大同)及平(今河北卢龙)、营(今河北昌黎)等州。史称“海上之盟”。海上之盟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宋重和元年(1118),宋徽宗派马政自山东渡海,和金太祖策划攻辽。宋宣和二年(1120),又派赵良嗣(即马植)等赴金定约,规定宋允汗在灭辽后将输辽岁币转给金朝,金承认将燕京一带原汉地归宋。金攻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宋攻燕京。此约史称“海上之盟”。结果宋军攻辽失败,燕京仍由金兵攻占。宋金几经交涉,才决定宋给金岁币三十万匹绢、二十万两银子及燕京代税钱一百万贯钱,金将燕京及其附近的蓟、景、涿、擅、易六州还宋。但金退兵时,已把燕京等州的金帛、子女掠夺一空,宋朝不过得到几座空城而已。 海上之盟宋重和元年(1118)二月,徽宗遣郭药师等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使金,策划攻辽。郭药师等兵船至海北,见金巡逻者,不敢再前行,复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假称已入苏州(今辽宁金县)界,金不接待,几乎为巡逻者所杀。徽宗怒,乃委童贯措置通好金之事。童贯令王师中另选能胜任的人,师中说马政可用,于是再用马政使金。十月,马政还自金,与其使者俱来,由登州赴京师。定和二年(1120)二月,再遣赵良嗣等渡海,与金协定夹攻辽之约。宋允许在攻取燕京(今北京)等地后,将原来输辽岁币改输给金。约以金兵自平地松林趋古北口,宋兵自雄州(今河北雄县)趋白沟夹攻,不如约,即不可得燕地。宋金使者住返渡海,签定盟约,故称“海上之盟”。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