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九品混通
释义

九品混通 

魏晋时期封建政权向编户农民征收户调的办法,也称九品相通。具体做法是,地方官吏,先将所辖地区民户,按财产多少,定为九等,即九品。然后根据品阶高低,征收规定数量的绵绢。魏时平均每户出绵二斤、绢二匹,晋时是绵三斤、绢三匹。但并非每个民户都一定要交纳此数。此办法仅适用于对绵绢的征收,田租仍以亩为征收单位。九品混通产生于东汉末期,盛行于魏晋南朝。北朝在均田令实行后,因以一夫一妇的小家庭为受田纳调单位,不再有户等差别,故此法废除。
九品混通一作九品相通。魏、晋、南北朝时赋税办法之一。《魏书·食货志》称:“先是天下户以九品混通,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此乃每户应纳之标准。而各户按资产多少分为九等,资产多者按高于标准量递增,资产少者按低于标准量递减,此法名为貲赋,即所谓“计貲定课,裒多益寡”。一说此法在西晋只限于户调。北魏实行均田制后,此法不再行。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