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浑天说 |
释义 | ![]() ![]() 浑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主张球形的天穹裹着球形的大地,犹如鸡蛋壳之裹着鸡蛋黄。“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隋书·天文志》)萌芽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世纪,慎到指出:“天体如弹丸,其势斜倚。”(《慎子》)一反天是半球形的说法,最早表述了浑圆的“天”的概念。惠施提出“南方无穷而有穷”、“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庄子·天下》)等命题,这是关于大地是球形的初步揣测。浑天说作为一种宇宙结构体系,形成于汉代。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设计制作的浑仪,形象地说明了浑天说的宇宙体系。东汉科学家张衡是浑天说的集大成者。他系统地论述了浑天说的基本思想:“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浑天仪图注》)还提出宇宙无限的思想:“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灵宪》)在关于气的学说流传之后,浑天说又有发展,认为“地在气中”,故有可能回旋浮动;全天恒星都布满于一个“天球”上,日月五星则附于“天球”上运行,因而浑天说采用球面坐标系,如赤道坐标系,来量度天体的位置,计量天体的运动。浑天说虽是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理论,但它承认大地的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比较近似地说明天体的运动。它统治中国天文思想达两千年之久,直到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才开始改变。近年来学术界有人提出,张衡“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并不是说地是球形的,地圆说与浑天说是不协调的,浑天说实际上是一种天圆地平说。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