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洪亮吉
释义 洪亮吉(1746—1809)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初佐安徽学政朱筠校文,继入陕西巡抚毕沅幕,校刊古书。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督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因上书论朝政,被遣戍伊犁。次年赦还,改号更生居士。通经史,长于舆地及音韵训诂,工诗文,尤精骈文。断言鬼神“不能祸福人”,人不应“畏鬼神”(《祸福篇》);进而否认鬼神存在,认为鬼神产生于人心,“一念以为有,即有矣,实则不然也”(《天地篇》)。否定“天生百物专以养人”之神学目的论,认为“天”“不能一一司人之命”(《命理篇》)。指出由于人口繁殖率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率,致使“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治平篇》)。著有《卷施阁文甲乙集》、《更生斋文甲乙集》、《春秋左传诂》、《西夏国志》等。
洪亮吉(1746—1809)清学者。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嘉庆时,以批评朝政,遣戍伊犁,不久赦还,改号更生居士,一意著书。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之学,论学之作颇多。主张无鬼神,说:“鬼神亦不能祸福人。”(《意言·祸福篇》)认为人不能长生不死,“世无仙,世亦无长生不死之人,人之命有短长,由人气禀有强弱所致耳”(《意言·夭寿篇》)。注意研究社会问题,指出人口的增长超过财富的增长是人民生活贫困的原因,“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意言·治平篇》)。工诗文,其骈文颇负时誉。有《春秋左传诂》、《公羊穀梁古议》、《意言》等。
洪亮吉(1745—1809)清文学家、学者。初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编修。分校顺天乡试,督贵州学政。嘉庆初,上书军机大臣言事,指斥时政,戍伊犁。不久赦还,自号更生居士。其经学成果,有《春秋左传诂》、《春秋十论》;史学成果,有《四史发覆》、《补三国疆域志》、《十六国疆域志》;地理学成果,有《乾隆府厅州县志》、《登封县志》等。诗少与黄景仁齐名,号“洪黄”,又与孙星衍齐名,号“洪孙”,又与张问陶齐名,号“洪张”,以才力纵横胜。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以花和尚一员当之。王昶谓其“呕心镂肾,总不欲袭前人牙慧”(《湖海诗传》)。而陈廷焯贬其多魔道,朱庭珍谓其染张问陶叫嚣粗率恶习,李慈铭惜其未除伧父气。亦能词,偶有雄奇之作,陈廷焯以为“稍胜于诗,然亦不成气候”(《白雨斋词话》)。独骈文最工,与汪中并有“八代高文”之誉。又与胡天游、袁枚并称“三大家”。吴鼒列之于《八家四六文钞》中。著有《洪北江全集》,其中诗词文有《卷葹阁集》、《更生斋集》、《附鲒轩诗》,亦合称《洪北江诗文集》,论诗著作有《北江诗话》。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三五六、《清史列传》卷六九、赵怀玉《洪君亮吉墓志铭》、吕培《洪北江先生年谱》。

洪亮吉  1746—1809

字稚存,又字君直,号北江,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编修。乾隆五十七年(1792)出任贵州学政。贵州偏僻缺书,他给各书院添购了大量经史文集,使当地士人能学习经史。任满返京时,在上书房供职。后因与同僚不合,以弟丧为由辞归。嘉庆四年(1799),嘉庆帝亲政后,大学士朱珪又推荐他任实录馆总裁。他看到当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就上书议论朝政。他在上书中慷慨直言,批评清廷赏罚不明,言路不通,吏治不修,风俗日下。嘉庆帝为此大为震怒,交军机大臣与刑部会审。初定为死罪,后特赦为遣戍伊犁。他在伊犁戍所才百日,又被赦归故里。自此,他即专心从事学术研究,自号更生居士。洪亮吉平生好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音韵训诂之学,诗文也被称为名家。他和当时的学者戴震、章学诚、王念孙、汪中、孙星衍等都有过交往。他个性倔强,喜好争辩,有时甚至因学术上之争执而与好友绝交。他的著作很多。学术上的主要著作有《春秋左传诂》、《公羊谷梁古义》、《六书转注录》、《西夏国志》等。诗文作品经后人辑为《洪北江诗文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