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洛阳桥
释义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跨越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竣工,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万安桥记》云:“酾水为四十七道(桥孔),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桥上原有扶栏、石狮、石亭、石塔等建筑,历经变迁,多已废毁。1932年在桥上添建了钢筋混凝土的公路桥面,自此原貌尽失。

洛阳桥 

原名“万安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梁架式石桥,也是我国最早的海港大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北,同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上。始建于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竣工,历时六年零八个月,由当时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该桥原长约一千二百米,宽约五米。分四十七个桥孔,有五百个扶栏,七所石亭,九座石塔,和二十八只雕琢精致的石狮子作为装饰,全部用花岗石筑成,气势雄伟壮观。洛阳桥的建造者首创了现代称之为“筏形基础”的桥基,即沿着建桥位置向江底抛填大量石块,铺成宽约五米,共约五百米的水下基石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筑桥墩。为使松散的矮石堤不致被海潮冲散,桥工们又独创了“种蛎固础”的巧妙办法,利用牡蛎附于岩石而生,相互胶结不分,繁殖能力强,无孔不入的生长特性,用以粘结乱石,加固桥基。事实表明,桥基经历近千年,至今仍安然无损。显示了我国古代建桥师和桥工们卓越的才智。洛阳桥不仅是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也是梁式桥这一中外桥梁工程史上最悠久的桥型的代表作。

现在的洛阳桥,经历多次修整,添建了钢筋凝土桥面,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可通行汽车和坦克,规模宏大。原已废毁的桥上文物和建筑物,多已恢复,焕发新貌。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