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法与时移 |
释义 | 法与时移法家的社会、政治思想。认为治理国家的法制要随时势的变化而转移。儒家主张“法古”,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中庸》),他“从周”(《论语·八佾》)、“好古”(《论语·泰伯》),商鞅针对这种思想提出了“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商君书·更法》)。主张按照时代现实的需要,制定礼法制度。韩非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断言:“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移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所以,“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韩非子·心度》)。治理国家的法度,必须以时势的变化而转移。并将“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儒家学派贬称为“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者。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