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河阴之变
释义

河阴之变 

北魏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朝权的一次政治事变。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元恪死,子元诩年幼即位,母亲胡太后先后两次临朝称制。永安元年(公元528年)二月,胡太后与嬖臣郑俨、徐纥合谋,毒死孝明帝元诩,立孝明帝堂侄、三岁小儿元钊为帝。世居北秀容川(今山西西北部之朱家川)的契胡酋长、都督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诸军事的重臣尔朱荣,乘机拥立元子攸为帝,由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发兵南下,围攻洛阳。洛阳宫中大乱,胡太后尽召后宫嫔妃,同自己一起落发出家。尔朱荣令百官奉玺绶,备法驾,迎元子攸入洛。遣骑兵追执胡太后及元钊,皆沉之于黄河之中。又以祭天为名,集百官于淘渚行宫(在今河南孟县境内)西北,围而杀之。王公卿士二千余人,一时毙命。史称这一事变为“河阴之变”。河阴之变,使洛阳的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王朝的汉族世家大地主消灭殆尽。之后,尔朱荣威坐晋阳,遥控朝政,北魏王朝的统治权落入尔朱氏之手。
河阴之变北魏武泰元年(528)二月,孝明帝与其母胡太后争权,密诏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入洛,以威胁太后。胡太后与宠臣郑俨、徐纥合谋毒死孝明帝,立幼主元钊。尔朱荣与并州刺史元天穆乃以为孝明帝复仇为名,于三月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举兵南下。四月,至河阳(今河南孟州西),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即孝庄帝;然后渡河攻入洛阳,执太后及幼主送至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沉于河。尔朱荣又采部将费穆“大行诛罚,更树亲党”计,以祭天为名,召集宗室诸王与公卿百官二千余人于河阴行宫,责以“天下丧乱,肃宗(孝明帝)暴崩,皆由朝臣贪虐,不能匡弼”罪纵兵杀之。史称“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 

北魏末年大将尔朱荣屠杀北魏宗室和文武大臣的重大事变。六镇起义和随后爆发的河北、关陇各族人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武泰元年(528),孝明帝元诩对胡太后的淫暴和专权不满,密诏大都督尔朱荣统兵回朝铲除胡太后的势力。胡太后先发制人,勾结佞臣郑俨、徐纥毒死孝明帝,将孝明帝的庶女冒充为皇子,立为帝,一个月后,又改立孝文帝孙三岁小儿元钊为帝。尔朱荣上表指责胡太后等人的罪状,以匡辅朝廷为名,联合并州刺史元天穆,自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南下,直赴京城洛阳。这年四月,抵达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拥立孝文帝侄元子攸为帝,改元建义,此为孝庄帝。孝庄帝拜尔朱荣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太原王,封元天穆为上党王,尔朱荣部属亲朋也都封官赐爵。接着,尔朱荣大加杀戒,铲除异己,以祭天为名,召集宗室诸王和公卿百官两千余人到河阴,指责他们没有能匡辅社稷,以致天下丧乱,使孝明帝被害,于是,命令手下骑兵将他们全部围杀,顿时,血染黄河,尸横河阴,无上王元劭、始平王元子正、丞相高阳王元雍等都遇害。随后,挥师攻入洛阳,俘虏胡太后和元钊帝,送往河阴,溺杀黄河。这一事变称作“河阴之变”。在这一事变中,鲜卑贵族尤其是宗室元氏遭到极其沉重的打击,北魏大权落入尔朱氏集团手中,北魏政权趋于瓦解。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