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沈辽(1032—1085)北宋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叡达。以兄任入官,监寿州酒税。熙宁间,历审官西院主簿、监明州市舶司及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因事下狱,流永州,徙池州,筑室齐山,名“云巢”,杜门不出。长于诗文,尤善书法,楷、行俱佳,为王安石、曾布所称。与兄遘、从叔括,称沈氏三先生。著有《云巢编》。 沈辽(1032—1085)宋诗人。字叡达,号云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初与王安石友善,后因议论不合见疏。曾摄华亭县,受人诬陷入狱,流永州。后流连江湖,筑室齐山,自号“云巢”。元丰八年卒。长于诗,宋人多比为陶潜。其诗风格多样,既有《钓鱼》一类疏淡之什,又有《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戏酬》之类生峭劲硬之作。又常与释人唱和,然其《屈平》、《子厚》等诗感慨之深不亚陶潜《读山海经》。其《踏盘歌》又有民歌风。喜《左传》、《汉书》,仰慕柳宗元,文章简洁明快而又雄奇峭丽。《任杜娘传》一篇则近宋人话本格调。著有《云巢编》传世。生平事迹见《云巢编》后附《沈叡达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