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沈括
释义
沈括(1031—1095)北宋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存中。至和初,以父任为沭阳县主簿。嘉祐进士,除扬州司理参军。入编校昭文馆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历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招卫朴造《奉元历》。迁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兼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七年(1074),为河北西路察访使,讲修边备,改革旧政数十事。次年出使辽国,力斥其夺地之谋;途中,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迁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熙宁末,因主张免除下户役钱、轻役依旧轮差,为御史蔡確所劾,降知宣州。元丰三年(1080),除鄜延路经略使、知延州。五年,夏人攻陷永乐,坐首议筑此城,责授均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徙秀州。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无所不通,著述近四十种,多亡佚。所撰《梦溪笔谈》,内容丰富,于科学技术阐述尤多。尚有《长兴集》、《苏沈良方》等传世。
沈括(1031—1095)宋科学家、文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定元年(1040)随父至闽中。至和元年(1054)为沭阳县主簿。嘉祐八年(1063)举进士。治平元年(1064)为扬州司理参军,三年居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熙宁七年(1074)修起居注,次年为回谢辽国使,颇壮国威。九年权三司使,次年为蔡確诬劾罢。元丰五年(1082)为龙图阁直学士,后贬均州团练副使。绍圣初复官,二年卒于润州。“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四库全书总目》)。文章“典则”,“有古作者之遗范”(同上)。著《梦溪笔谈》质朴无华,明快精当。游记文如《苍梧台记》等则清新俊秀。诗亦清俊高迈,富于意境,如《夜登金山》、《鄜延凯歌》等皆是,《姑孰溪》等小诗则清新明丽。沈括著述甚丰,《宋史·艺文志》曾著录二十二种(今人胡道静又补十八种)。惜亡佚甚多,今存者仅《梦溪笔谈》、《长兴集》等。生平事迹见《宋史》卷三三一。今人张荫麟有《沈括编年事辑》,又有胡道静《沈括事迹年表》等传记资料。

沈括  1031—1095

字存中,北宋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思想家。号梦溪翁,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所著《梦溪笔谈》至今流传甚广。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袭父荫出任沭阳主簿,嘉祐八年(1063年)举进士,除扬州司理参军。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活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尺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八年使辽,驳斥了辽的争地要求,迁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熙宁末,因至张免除下户役钱,轻役依旧轮差,为御史蔡确劾,出知宜州。元丰三年(1080年),除鄜延路经略使、知延州,加龙图阁学士,后因永乐城陷,贬为均州团练副使。元祐三年(1088年),迁居京口梦溪,筑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直至去世。

沈括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典制、律历、医药、音乐,在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等方面也有重要成就。在司尺监任上,他改造了撰浑、浮漏、景表三仪,并曾提倡与今阳历相似的新历法。在数学方面,他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弥补了《九章算术》之不足。他还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这比欧洲人早了四百多年。他对凹面镜成像原理、共振规律均有所探讨。并从雁荡山、太行山的地形和古生物遗迹,推论水的侵蚀作用和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沈括最先为“石油”命名。他还将记录下来的医方编为《录苑方》。《梦溪笔谈》一书,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活字印刷、冶金方法,凡所见及,无所不录,堪称宋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此外,尚有《长兴集》、《苏沈良方》等传世。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