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汲黯 |
释义 | 汲黯(?—前112)西汉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景帝时,以父任为太子洗马。武帝时为谒者。迁东海太守,治郡好清静,不细苛,有治绩。后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为人性倨,敢直谏,时称“汲直”。见武帝方召文学儒者,乃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武帝称之为“社稷之臣”。又主张与匈奴和亲,反对兴兵出击;指责公孙弘、张汤等刀笔之吏舞文弄法,阿谀人主。徙为右内史。坐法免官,隐于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守,卒于官。 汲黯(?—前112)西汉道家。字长孺。濮阳(今河南 ![]() 汲黯 ?—前112西汉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武帝时为谒者,中大夫,后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在东海一年多,大治,召拜为主爵都尉。汲黯为人刚直,倨傲少礼,不容人过;但他天性好学,爱抱不平,内行修法,直言切谏,多次冒犯武帝。时武帝正要招集文学儒者,汲黯批评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武帝怒而退朝,大臣们都指责他做得过分,汲黯说:“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他对武帝任用酷吏张汤很不满意。说武帝任用大臣象堆柴伙一样,后来者居上。又多次与张汤辩论,大骂张汤说:“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他反对武帝击匈奴,主张少事,而与匈奴和亲。元狩二年(前121)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来降,汉发车二万乘来迎,县官无马,于是向百姓赊马,百姓们就把马藏起来,马匹凑不够数,武帝大怒要杀长安令,汲黯当时正任右内史,便争辩说:“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獘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元狩四年(前119)汲黯因罪免官。第二年又被任命为淮阳太守,元鼎五年(前112)病死。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