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汪琬 |
释义 | 汪琬(1624—1691)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苕文,号钝翁。顺治进士。由主事累官刑部郎中,以疾假归。结庐尧峰山,闭户著述者九年,学者称尧峰先生。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史馆六十日,撰稿一百七十五篇。旋乞病归。著有《东都事略跋》、《古今五服考异》、《钝翁类稿》等。 汪琬(1624—1690)清诗文家。字苕文,号钝翁,别号玉遮山樵。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主事,迁刑部郎中,坐累降职,迁户部主事,榷江宁西新关,以疾归,结庐尧峰山,人称尧峰先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再乞病归。门人私谥文清。少孤,自奋于学,治经有得。谓古今文章家好名寡实,故务为经世有用之学。性卞窄善骂,于当世人物,不少宽假。其古文疏畅类南宋诸家,叙事有法,与侯方域、魏禧合称“国初三家”。诗学范成大,时有秀语,亦多轻率,郑方坤讥其“取径太狭,造语太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朱庭珍以为“格卑才弱,远次于文”(《筱园诗话》)。著有《尧峰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〇、《清史稿》卷四八四、陈廷敬《翰林编修汪先生琬墓志铭》、汪筠《钝翁年谱》。 汪琬 1624—1690字苕文,号钝翁,晚号尧峰,江苏常州人。少孤,勤奋学习,锐意古文辞。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刑部郎中。后迁户部主事,因病辞官归乡,闭户著书,不与世人往来,因结庐在尧峰山,学者称“尧峰先生”。康熙十八年(1679),诏试“博学鸿儒”科,列一等,授编修,纂修《明史》,又因病乞归,遂不再出。 汪琬学术造诣很深,其文灏瀚疏畅,颇近两宋文。诗则兼范成大、陆游、元好问之长,尤善叙事。与魏禧、侯方域以古文擅名。称为“三大家”。所著诗文有《类稿》六十二卷,《续稿》三十卷。又自选《尧峰诗文抄》,嘱咐门生林佶刻之。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