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汪士铎
释义 汪士铎(1803—1889)清江苏江宁人,字振庵,别字梅村。道光举人。精史志舆地之学,为《水经注》释文,于戴东原、赵清常两家外,搜补疏栉,释以今地,而尤于山川阨塞陂池水利为详尽。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江宁,他逃居安徽绩溪,居山间五年,继续讲学。后被胡林翼迎至湖北,从事讲学和著述。光绪十一年(1885),经江苏学政黄体芳疏荐,授国子监助教衔。说孔子“过仁”,道学“无用”,儒家思想“误人家国”,提出“不用孔孟”,主张“以威断多杀为主”,镇压太平天囯(《乙丙日记》)。认为“人多”是“世乱之由”,把农民起义与外来侵略均归结为人口过剩所致;主张以溺女婴、禁丧偶再嫁、禁早婚、鼓励为僧尼、广施不生育方药等手段减少人口。著有《汪梅村先生文集》、《悔翁笔记》、《乙丙日记》、《南北史补志》、《悔翁诗钞》、《水经注图》等。
汪士铎(1802—1889)近代学者。原名鏊,字振庵,又字梅村,号悔翁。江苏江宁(今南京)人。道光举人。长于汉学。一生以授徒讲学和充当幕僚为业。曾为湖北巡抚胡林翼幕僚,参与制定进攻太平天国的军事计划。主张摒弃儒家“无用之道德仁义”,并认为专谈心性的宋儒比桀纣更“罪浮百倍”。赞扬法家的严刑峻法,称“周孔贤于尧舜一倍,申(不害)韩(非)贤于十倍,韩(信)白(起)贤于百倍”。主张“不矜妇人之仁,不慕德化虚谈”,以至建议将儒家“性理”之说与“洋烟(鸦片)、邪教”等同时禁止(《乙丙日记》卷三)。信守“三纲”、维护封建等级制,反对下层民众“犯上作乱”,强调要“严等威之辨,僭逾斩也”。人性论问题上,赞同告子“生之谓性”的主张,批判孟子的性善论,又吸收荀子、韩非的“性恶”思想,认为食、色、名、利、爱、恶为人的天性,进而以“禀气”之清浊说明人性品级之差异,将人区分为“上智”(善者)、“下愚”(不善者)和“中人”(“可以善可以不善者”)三类。有《汪悔翁先生集》、《悔翁笔记》、《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汪悔翁乙丙日记》等。
汪士铎(1804—1889)近代诗人、学者。字振庵,别字梅村。江苏江宁人。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晚授国子监助教衔。从胡培翚、任泰游,与杨大堉同精《三礼》,号称“汪杨”。学承宋代杨氏、元代敖氏及清代程瑶田、张惠言诸家。又擅舆地之学,究心于《水经注》。咸丰、同治间曾为胡林翼聘入幕府。晚居家不出,以读书种花自娱。陈衍称其“作诗几无一字无来历。然理窟甚深,兴趣稍远,但求妥帖排奡者,几于美不胜收”(《近代诗钞》)。著有《汪梅村先生集》、《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续纂《江宁府志》、《同治上江两县志》。生平事迹见《儒林传稿·汪士铎传》(《续碑传集》卷七四)。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