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乐律全书》明朱载堉(1536—约1610)撰。四十五卷,包括《律吕精义》内外篇、《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通融》等十五种。是中国古代音乐论著。其中《律学新说》通过精密计算与科学实验,创造“新法密率”,是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平均划分音律,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的声学理论。继承《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关于音乐和谐与度量数理密切相连的思想,认为数理是古今音乐中一贯具有的。同意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的说法,认为古人乐谱虽已亡失,“然其理则未尝亡也”。提出要探讨古乐之理,“莫若先自今乐所易知者以发明之”。主张“律学当以穷理为先,理明而后数定,数定而后制成,制成而后音和,音和而后气应”。但又认为“夫河图雒书者,律历之本源,数学之鼻祖也”。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原刊本、万有文库影印本等。 乐律全书书名。明朱载堉著。四十七卷。系音乐、算学、历法论著汇刻。书成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有《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及乐谱、舞谱等十三种,以及算学、历法著作四种。作者折衷周伶州鸠、西汉京房、北魏陈仲儒诸家之说,约于万历十二年提出“十二平均律”(即“新法密率”)的理论,解决了历代众说纷纭的旋宫问题,较西欧早一百余年。有《万有文库》影印明原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