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乐府民歌
释义

乐府民歌 

乐府最初是指国家兴办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始见于西汉。其主要作用是应封禅、祭祀及采诗等方面的需要。但到了魏晋六朝,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之为乐府。两汉乐府民歌现存四十余首,其中绝大多数是东汉的作品。仅就现存的作品来看,其作品思想内容仍然是很丰富的,它继承发扬了《诗经》中《国风》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表现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不仅如此,其在艺术上也是非常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其一,叙事性。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叙事诗的形式使其具有了不同于《诗经·国风》的显著特色。其叙事性主要表现是:善于以第三人称的身份来叙述故事情节,善于用个性化的对话和行动来塑造艺术形象。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亦作《古诗为集仲卿妻作》)都是突出的例子,特别是后者,其中塑造的刘兰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其二,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决定了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它是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下层社会和劳动人民的真实情况,这是最基本的一方面。但是由于其有时也使用比兴、象征、幻想和理想化的手法,使其又具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如《枯鱼过河泣》等寓言诗,《陌上桑》中女主公形象的理想化,《孔雀东南飞》的结尾,都表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三,在语言形式方面表现出浓厚的民歌特点。汉乐府民歌有四言、五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章法、句法都不拘一格,比较自由。其语言朴素自然,饱含感情,浅而能深,富于表现力。汉乐府民歌不仅艺术技巧高超,而且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很大。其叙事诗的创作,是古代叙事诗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古代叙事诗创作的成熟。汉乐府民歌在引导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方面,在诗歌形式方面,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都是相当深远的。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