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释义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简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是清末规模最大兴办最早的综合性军工企业之一。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5年(同治四年)李鸿章在上海收买美商旗记铁厂,将原上海二个洋炮局和曾国藩委托容闳从美国购买的机器运沪并入建成。创办经费五十四万两和常年费三十至六十万两,均由清政府从税收和关税所入拨付。该局既制造各种枪、炮、水雷、弹药,又设有造船厂、船坞和炼钢厂,修造兵轮和冶炼钢材。1867年(同治六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不断扩充,至1890年(光绪十六年)已拥有十三个分厂和一个工程处,各种工作母机六百六十二台,动力总马力十万余匹,厂房二千五百九十七间,员工三千五百九十二人。所产军火及军需机器、钢材供应南北洋系统军队、各地炮台、军舰、禁卫军以及其他省区军队。1868年(同治七年)设立编译馆,翻译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书籍。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局坞分家,成立江南船坞,1912年(民国元年)改称江南造船所。兵工部分仍称制造局,专门制造军火。1917年改名为上海兵工厂。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兵工厂停办,部分机器设备拆迁杭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拆剩的机器设备和厂房,为日军所毁,场地并入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总局从1867年(同治六年)到1904年(光绪三十年) 共生产车、刨、钻、锯床二四九台,起重机八十四台,抽水机七十七台,各种机器零件一百一十余万件。1868年(同治七年)造成第一艘轮船“恬吉”号(后改“惠吉”号),后陆续造成八艘兵轮及七艘小型船只。1905—1911年江南船坞时期制造各种轮船一百三十余艘。1912—1921年江南造船所造船四十艘,1918—1921年5月完成美国“官府”、“西勒斯”等四艘万吨远洋轮订货,是中国制造万吨巨轮的最早记载。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官办军用企业。清同治四年(1865)由曾国藩、李鸿章共同创设于上海虹口。该局系由容闳从美国购来的机器及李鸿章购得的上海美商旗记铁厂和原设在上海的两个制炮局合并而成。最初由江南关道丁日昌督察筹划,落成后又有韩殿甲、冯焌光、王德均、沈保靖加入总办局务。创办经费约五十四万三千两。同治六年,局址从虹口迁至高昌庙。基本建设、机器设备,逐年扩充。该局主要由机器厂、铸钢铁厂、轮船厂、枪厂、炮厂、火药厂、炼钢厂等组成,并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所制军火及军用物资,多调拨供应各军械所、衙门、军营、炮舰、炮台使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嗣易名“江南造船所”。其他部分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于1932年停办。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