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永贞革新
释义

永贞革新 

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的革新运动。唐代后期,贪官污吏横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唐政府的危机,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统治集团内的一些人相继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德宗死,太子李涌即位,是为顺宗。顺宗做太子二十余年,关心时政,有志改革,他即位时虽已得中风病,口不能言,但还是立即重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人。提升王叔文、王伾为翰林学生,王叔文兼盐铁副使,以韦执谊为宰相,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进行改革。首先罢掉贪官京兆尹李实,市里为之欢呼。接着罢去贞元末年以来为害最烈的宫市和五坊小儿(在雕、鹘、鹞、鹰、狗五坊供役之人),罢诸色榷税及盐铁使每月的“羡余”。免除李锜的盐铁转运使兼职,以杜佑任之,王叔文为副。坚决拒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请领三川的无理要求,打击了藩镇的嚣张气焰。王叔文、王伾等人在打击贪官污吏,革除时弊,选拔人才,制裁藩镇,限制宦官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因而和宦官、藩镇以及贪官的利益发生矛盾,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阴谋废顺宗,立太子。剑南西川、荆南、河东诸节度使亦上表提出,顺宗久病,应以太子监国,以配合宦官。俱文珍先以皇帝名义削去王叔文翰林学士之职,使其不能进商国事。后王叔文因母丧去位,改革派势力大减。七月,顺宗被迫让太子代理国政,王伾称病去职。八月,顺宗退位,称太上皇,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接着贬王伾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王叔文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司户。王伾不久病死于贬地开州,王叔文次年赐死。九月,贬韩泰为抚州(今江西临川)刺史,韩晔为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柳宗元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刘禹锡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后认为贬官过轻,又贬韩泰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司马,韩晔为饶州(今江西波阳)司马,柳宗元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刘禹锡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陈谏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今湖南郴州)司马,韦执谊为崖州(今广东海南岛)司马,号为八司马。永贞改革维持了不足五个月便失败了。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永贞改革,或二王八司马改革,或二王柳刘改革。
永贞革新唐安史之乱后,政治黑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混战,统治者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德宗晚年,王伾、王叔文侍读东宫,常与太子(顺宗)议论时弊,并与柳宗元、刘禹锡等酝酿革新。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王叔文为翰林学士,韦执谊为相,进行改革。大赦天下,停止地方额外进献,免除部分欠税,取消宫市、五坊小儿,贬斥苛敛乱纪的京兆尹李实,召被贬宰相陆贽、谏议大夫阳城还京。王叔文并自领度支、盐铁副使,以掌财权,以宿将范希朝代领神策军,夺宦官权。改革遭到宦官、大官僚的反对。范希朝接统神策军受到抵制。八月,宦官俱文珍等以顺宗久病为由,矫诏禅位太子,贬王伾为开州司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柳宗元等八人为边远八州司马,改革失败。顺宗退位当年改元永贞,后人乃称这次改革为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 

顺宗为太子时,翰林待诏王伾、王叔文俱出入东宫、深得太子信任。自德宗病重,王伾先入朝廷执政。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死,顺宗即位。王伾荐王叔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面对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异常腐败的政治,欲谋改革,遂引韦执谊为相。王伾主传授,王叔文主决断,韦执谊为文诰。并且与刘禹锡、陈谏、韩晔、韩泰、柳宗元、房启、凌准等谋议倡和,采听处事,形成改革集团,实行改革。其改革内容,一为加强中央集权、抑制藩镇,免掉李锜盐铁转运使、拒绝韦皋、刘闢求领三川的无理要求即属于此。二为打击宦官势力。如罢宫市、罢五坊小使,尤其是谋宦官手中兵权,更是打击宦官势力的关键。三为明赏罚。执行任人唯贤路线。如贬斥横征暴敛的京兆尹李实,用杜佑为盐铁转运使。四为停止苛征,罢“羡余”、“月进”、“进奉”诸钱。这次改革遭到了宦官、部分廷臣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反对,只进行了一百四十六天便告失败。因顺宗退位前曾改元“永贞”,故这次改革亦称“永贞革新”。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