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永宁寺碑
释义

永宁寺碑 

明初在奴儿干都司修建的寺碑。永乐年间,太监亦失哈在巡视奴儿干都司地方时,在治所特林修建了永宁寺。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在寺旁立了石碑。上刻《敕修奴儿干永宁寺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明政府又重修永宁寺,再立石碑,上刻《重修永宁寺记》。两块碑文记述了明朝政府建置奴儿干都司和修建永宁寺的经过,并记载了明朝对奴儿干都司及对当地(包括库页岛)行使管辖权力的情况。碑文用汉、女真、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直到清朝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我国学者曹廷杰经过特林时,两块石碑依然存在,曹廷杰把碑文拓了下来,并在他所著《西伯利东偏纪要》中记载了这一情况。
永宁寺碑明碑刻。奴儿干都司设置后,内官亦失哈屡奉命至奴儿干抚慰当地各女真部落。永乐十一年(1413)亦失哈建永宁寺于都司城之西南,黑龙江恒滚河口对岸山上。宣德八年(1433),因永宁寺被毁,亦失哈特委官重建。两次建寺皆立碑寺前。前者额题“永宁寺记”,面刻汉文碑记,背刻蒙古和女真文的对译缩写。碑侧刻有汉、女真、蒙古、藏四种文字的“六字真言”。后者额题“重建永宁寺记”。两碑记奴儿干都司及永宁寺建立经过与亦失哈屡次出使情形。题书均由钦差内官亦失哈领衔居首,以下数十人,有汉、女真、蒙古等都司职官、官军将禆,下至木工、烧窑、水泥等匠人姓名。两碑耸立特林山崖,自明末清初以来,闻名中外。光绪十一年(1885)曹廷杰奉命私访被俄国鲸吞的黑龙江以北地方,在特林对两碑进行了详细考察,拓回碑文,呈报清廷及吉林将军,并著文加以考释,第一次对永宁寺碑名称和内容作出正确报导。曹氏还发现在该地东北里许的永宁寺古遗址。从此,明代东北疆域真相大白于世,引起中外学者注目。俄国人于1904年将原碑凿下,移藏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博物馆,复迁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博物馆。后又移藏于圣彼得堡博物馆。

永宁寺碑 

明代碑刻。即《敕修奴儿干永宁寺记》和《重建永宁寺记》二碑的简称。从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到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多年间,明朝廷连续七次派太监亦失哈去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下游特林地方)各地,宣示朝廷旨意,安抚各族人民。亦失哈于永乐十一年(1413)和宣德八年(1433),曾经两次在奴儿干都司治所特林修建永宁寺,并刻石立碑。《敕修奴儿干永宁寺记》碑高五尺三寸六分,广二尺五寸,面刻汉文三十行,每行六十四字。背刻蒙古文、女真文各十五行,内容为汉文碑文的缩写。《重建永宁寺记》碑高六尺二寸,广三尺六寸七分,汉文三十行,行四十四字,记重建永宁寺事。二碑碑文收载《吉林通志》中,它是明初继承前代版图,设奴儿干都司,有效管辖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地区的历史见证。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