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运输,发展农业生产,曹魏政权完成了一些水利工程。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为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方,率领大军出征,讨伐乌桓。为了解决远征中的军粮运输问题,曹操组织人力开挖了两条渠道。一条从呼沲(今滹沱河)凿渠入泒水(潴龙河上流的沙河),名平虏渠;一条从泃河口凿渠入潞河(白河),通渤海,名泉州渠。
青龙元年(233),司马懿在关中(函谷关以西)开成国渠,筑临晋陂,灌溉田地数千顷。正始三年(242),他又奏请开穿广漕渠,引黄河水入汴水(今河南荥阳县西南索河),灌注东南诸陂堨。正始四年(243),司马懿又在河南开凿淮阳、百尺两条渠道,还修复一些旧的陂塘。
这些水利工程,既为军粮运输提供了方便,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巩固和发展曹魏政权,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