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气禀 |
释义 | 气禀指人生来对气的禀受。《韩非子·解老》:“是以死生气禀焉。”以气禀说明人之生死。《论衡·命义》:“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以气禀说明人之贵贱。北宋程颢认为“有自幼而善,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一),说明人性之善恶受着气禀的影响。南宋朱熹对此进一步发挥:“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朱文公文集·答郑子上》) 气禀人生来对气的禀受。历代哲学家多有论述。《韩非子·解老》:“是以死生气禀焉。”认为气禀是人的生命来源。《论衡·命义》:“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认为人的生死祸福、贵贱寿夭皆由气禀所定。宋理学家则认为气禀形成人的气质之性,是人性善恶的来源。北宋二程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自然也。”“禀得至清之气者为圣人,禀得至浊之气者为恶人。”(《遗书》卷二十二上)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