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氓 |
释义 | 氓《诗经·卫风》篇名。《诗序》认为“《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佚也”。朱熹认为是“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诗集传》)。自今人看来,则为弃妇之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叙述与氓恋爱、结婚、受虐至被弃的过程,表达悔恨的心情和决绝的态度。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以鲜明的对比塑造氓和女两个人物形象,生动描述了女子从天真的少女,至辛苦的妻子,再到刚毅的弃妇的性格发展历程。 氓或作甿。平民。《孟子·万章下》:“君之于氓,固周之。”赵岐注:“氓,民也。”《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指商人;《孟子·滕文公上》:“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愿为圣人氓”,则指农民。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