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民信 |
释义 | 民信春秋孔子的政治思想。意为取得人民的信任。《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以为,虽然足食、足兵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但它们与百姓对统治者的信任感相比,还是后者更为重要,如若三者不能兼顾,那么宁要民信而不要足食、足兵。他又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其弟子子夏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都说明百姓的信任和理解,是统治者治理好国家的先决条件。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