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氏族部落时期 | |||||||||||||||||||||||||||||||||||||||||||||||||||||||||||||||||||||||||||||||||||||||||||||||||||||||||||||||||||||||||||||||||||||||||||||||||||||||||||||||||
释义 | 氏族部落时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就生产、生活在中华这块广阔无垠的大地上。近代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元谋,在陕西兰田,在北京周口店,在广西柳江、来宾县,在四川资阳县,在内蒙,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在浙江余姚,在山东大汶口,在黄河长江流域,都发现了远古人类化石及生产工具等等。通过对远古人类化石及生产工具等遗物的科学鉴定,人们可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几个发展阶段:是生产力极为低下,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原始氏族部落社会。 我国的原始氏族部落,不仅从大量地下发掘的资料中得以证实,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活动在东方的人称“夷族”。太皞是其著名的酋长,河南淮阳县传说是“太皞之墟”。活动在北方、西方的人称为“狄族”、“戎族”,“薰鬻族”则是北方强族。活动在南方的人称为“蛮族”。“蛮族”中的“九黎族”首领叫蚩尤,蚩尤曾率领“九黎族”进入中部地区,驱逐炎帝族,炎帝族联合黄帝族,在涿鹿(河北怀来县,一说为河北涿鹿县)大败蚩尤。活动在中部地区的是炎帝族,炎帝族联合黄帝族战败蚩尤“九黎族”后,又与黄帝族发生了三次大战,结果战败。黄帝族原先活动在西北,打败蚩尤“九黎族”和炎帝族后,便在中部地区定居下来。传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少皞、颛顼、帝喾、尧、舜、及夏、商、周三代的帝王都是黄帝的后裔。黄帝族、炎帝族、夷族、黎族等逐渐融合,尤其是黄帝族、炎帝族长期生活在黄河流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古文献中记载,先王没有宫室,不会用火,吃草木的果实、鸟兽的肉,茹毛饮血,没有衣穿,穿兽皮。这些记载印证了地下发掘的资料,说明原始社会是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平等社会;但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现实,促使人们不断地追念那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平等地位,而忘记了那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受冻挨饿的禽兽般的生活状况。如《礼记·礼运篇》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楚图南先生说司马迁《史记》以《五帝本纪》为第一篇的目的是:“本纪虽是从黄帝说起,但同时也就说着百家言黄帝不雅驯。故自序则言,述陶唐以来。是本纪原是托始于陶唐。他要以在传说上是治者让位,耕者让畔的那自由无争,称为郅治的时代,来做成了中国历史的极有光辉的第一页。”(楚图南:《刁斗集》)。看来司马迁《五帝本纪》里,着力述说的尧舜禅让,固然晃动着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的影子,更主要是寄托着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原始社会过去了,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贫困苦难,人们忘记了;而民主平等的观念却在为人们怀念着。 中国原始氏族部落时期传说一览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