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武经七书》亦名《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北宋朝廷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郡斋读书志》:“仁庙时,天下久承平,人不习兵。元昊既叛,边将数败,朝廷颇访知兵者,士大夫人人言兵矣。”为适应当时武举策试的需要,北宋国子监奉诏编定《武经七书》,朱服为国子司业,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奉诏校定,至元丰六年(1083)校毕刊行。校定《武经七书》总目为:《孙子》(诏令含魏武帝注)三卷;《吴子》二卷;《司马法》三卷;《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三卷;《尉缭子》五卷;《黄石公三略》三卷;《六韬》六卷。该书的宋刻刊本今尚存三种,(1)坊刊本朱服《校正武经七书》,原本藏上海图书馆,卷首有国子司业朱服之奏文。此刊本最接近元丰官板。(2)南宋孝宗时官板《武经七书》,即今统称的《宋本武经七书》,也是今存影响最大的《武经》刊本。其书原为陆心源皕宋楼所藏,现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1935年,上海涵芬楼影刊《续古逸丛书》,复将“中华学艺社借照东京岩崎氏静嘉堂藏本”宋刊《武经七书》影印出版,并径题“宋本武经七书”。(3)顾千里摹宋本《孙吴司马法》。刊于清嘉庆五年(1800),为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之一种,只录了《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种。颁定《武经七书》,对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