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歌谣 |
释义 | 歌谣又称“山歌”。民歌、民谣、童谣的总称。民间文学的一种。在古代,歌与谣是有区别的,《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清杜文澜《古谣谚》也说:“谣与歌相对,则有徒歌合乐之分,而歌字究系总名,凡单言之,则徒歌亦为歌。”现代无论合乐与否,统称为歌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的韵文作品,词句简练,大多押韵,风格朴实清新,格律上有独特的表现。如在句式上,汉族歌谣有三、四、五、六、七、八言,也有多达十几个字的,以四字头居多,五字头次之。韵律大多押尾韵,也有押头韵和腰韵的。种类繁多,按传唱者可分为成人歌和儿歌两大类;按内容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等。 歌谣民间文学刊物。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常惠、顾颉刚等编辑。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校庆二十五周年时,作为北京大学《日刊》附张印发,从25期起脱离日刊,独立发行为周刊。至1925年6月28日,共印行97期。后并入《国学门周刊》。另出有《歌谣周年记念增刊》一册。发刊词指出:“搜集歌谣的目的,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学术的,即民俗学的研究。”1936年4月,在胡適主持下重新复刊后,由徐劳、李素音主编,1937年出至52期时停刊。以发表从各地收集的民间歌谣作品为主,也刊载一些谚语、传说、风俗之类的资料,且每期都刊登有关民间歌谣、谚语、民俗的研究文章。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