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梁同书
释义 梁同书(1723—1815)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元颖,号山舟,晚号新吾长翁。乾隆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年四十乞归。博学,工书,初法颜、柳,中年法米芾,七十后愈工,自成一家,享盛名六十年,与刘墉、王文治齐名。书字愈大,结构愈严,魄力沉厚,观者叹绝。声重日本、琉球、朝鲜等地。九十余尚能作蝇头小楷。间亦作画,善人物、花卉。博学好古,善于鉴别前人手迹,判其真伪。著有《频罗庵论书》、《频罗庵书画跋》、《频罗庵遗集》等。
梁同书(1723—1815)清书法家、诗文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号不翁,九十后自署新吾长翁。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子,出为诗正兄启心嗣子。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充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擢侍讲。以父丧归。服阕,以足疾不复出。嘉庆十二年(1807)加侍读学士衔。工书法,与刘墉、王文治并称于时。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言其诗“隽词独绝,逸趣横生”,潘衍桐《两浙𬨎轩续录》亦称之为“风华隽赡,神韵弥远”。著有《频罗庵遗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五〇三、《清史列传》卷七二、许宗彦《学士梁公家传》、张云璈《翰林学士梁公传》。

梁同书  1723—1815

字元颖,晚号山舟,浙江钱塘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乾隆时著名书法家。他在乾隆十七年(1752)被提为侍讲,后因病回原籍,晚年又被授侍讲学士衔。梁同书幼年即好书法,十二岁时就能写擘窠大字,被时人称为神童。他的书法流派原来宗法颜、柳,中年又学米体,七十岁以后又变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流派。他的书法作品很受时人赏识,名满天下,请他写字的人很多,每天要用去不少纸,甚至日本、琉球的使者也来求书。他和刘墉、王文治等并称于时。梁同书还总结了他的书法经验说,笔要软,笔要长,笔要饱,落笔要快。他还认为,字要有气,有气则有势,随笔所至,自然贯注。这些经验很受后世书法家的重视认为是至理名言。他的著作有《频罗庵遗集》一书。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8: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