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林昌彝
释义 林昌彝(1803—约1854)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惠常、芗溪。道光举人。生平究心时事,足迹甚广。鸦片战争后,愤于英军入侵,作《平夷十六策》及《破逆志》,论抗英之策,深为林则徐、魏源所称赏。林则徐退归家乡,常招与议论时务。好学善诗,治经精博,著有《射鹰楼诗话》、《敦旧集》、《三礼通释》、《小石渠经说》等。
林昌彝(1803—1876)清学者。字芗溪。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举人。受学于陈寿祺,博学多通,精于三礼。把礼看作社会的最高法则、道德的最高标准,认为礼“本于天,淆于地”,“达于人伦日用”,有本有文,性质与表现形式不同,作为根本性质的“礼”是永恒的自然法则,是不能改变的,而能够改变的只是“礼”的表现形式。指出:“屡变以适其宜者,礼之文也。”(《三礼通释》)认为“礼”是儒学和治道的核心。“《六经》之籍,唯礼独繁,固圣学之枢,百王之轨”(同上)。提倡礼治,认为“经国治人莫善于礼”(同上)。用“礼”的观点来考察社会的发展变化,认为社会不管怎样变(质或文、治或乱),归根到底只有“礼”的完备与简易的差别。“累治之世,真礼备,积乱之后,其礼简”(同上)。主张“百世不变礼”,“礼之用无有穷”;“修身者所以治人”;“修意者所以修身”;“天下未尝不可以意治”,故“百世不变礼可也”(同上)。另有《破夷志》、《平夷十六策》、《平贼论》等。
林昌彝(1803—1876)近代诗人、诗论家。字蕙常,又字芗溪,别号𥒸𥐦山人、茶叟、五虎山人等。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林则徐族弟。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试礼部不遇,乃遍游大江南北,广交知名之士如魏源、姚燮、朱琦、汤鹏、张际亮、王韬等。曾著《平夷十六策》、《破逆志》等,以伸抗英之志。咸丰三年(1853),进呈所著《三礼通释》,赐官教授,司教福建建宁、邵武二府,不久离职归乡。后为广东巡抚郭嵩焘延聘入府课子,又为廉州知府戴肇辰延为海门书院山长。林则徐谓其诗“感慨时务,蕴抱宏深”,“风骨沉雄,情韵凄婉,天资学问两者具备”(《衣山房诗集评赠》)。所著《射鹰楼诗话》,以“射鹰”谐音“射英”,录鸦片战争前后诗坛文献,以示爱国抗英志向。一生所著,除治经之作近十九种外,另有《海天琴思录》、《敦旧集》、《诗人存知诗录》(后两种未刊)及《衣山房诗集》、《小石渠阁文集》,今人辑有《林昌彝诗文集》。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