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杨爵 |
释义 | 杨爵(1493—1549)明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号斛山。家贫好读书,以学行闻名。嘉靖进士。官御史。因世宗日夕建斋醮,奉道教,求长生,不问朝政,深感忧虑。太仆卿杨最以谏获罪死后,更有死谏之心,嘉靖二十年(1541),遂上书世宗,批评符瑞之说,言词切直,被下诏狱刑讯,系狱五年,濒死而幸生。被释归家十日,再次入狱,三年后得释。于狱中桎梏刑掠,饮食屡绝,仍泰然处之,并著成《周易辨说》、《中庸解》等。死后于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万历中赐谥忠介。 杨爵(1493—1549)明学者。字伯修(《明史》作伯珍),号斛山。富平(今属陕西)人。嘉靖进士。官行人,考选御史。因上疏犯逆,数度入狱。以张载“贫贱忧戚,玉汝于成”自励,认为“身居此地,须要置生死于度外,刀锯临之,从容以受,致命遂志可也,此正是为学用功处”(《漫录》)。狱中与钱绪山、刘晴川等相与讲学不辍。倡“中和”之学,提出“中和,性命本然之则也”,“中和,心之本体也”(《论学》)。主张“学者以慎独为贵”的修养工夫,认为:“古人律己甚严,其责人甚恕。今人律己甚恕,其责人甚严。孜孜为己,不求人知,方始是学。”(《漫录》)论文章之法“以理为主,以气为辅”(《论文》)。其道德学问被誉为有“刚大之气,百折不回,人与椒山并称,谓之‘韩门二杨’”(《明儒学案·三原学案》)。有《杨忠介集》、《周易辩录》等。 杨爵(1493—1549)明诗文家、学者。字伯珍,一字伯修,号斛山。富平(今属陕西)人。年二十始读书,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因直言下诏狱,搒掠几死,系狱数年,释又复系。因大高玄殿火灾,遂传诏急释之,卒于家。万历中追谥忠介。先后在狱中七年,与难友讲论学问。忘其身在困境。所作诗文大抵直抒胸臆,虽伤平易,但不假雕绘正是其特色。著有《杨忠介集》、《周易辨录》、《中庸解》等。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〇九、《国朝献征录》卷六五。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