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杨时 |
释义 | 杨时(1054—1135)北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字中立。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熙宁进士,调官不赴,师事程颢。其归,颢目送之云:“吾道南矣!”(《宋史·杨时传》)颢殁,又从程颐学。与游酢、谢良佐、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杜门十年不仕,后知浏阳、余杭、萧山等县,有惠政。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力主抗金,反对议和。请夺王安石之爵,毁《三经新义》版,崇元祐党人。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已而告老,以著书讲学为事,传洛学于闽,东南学者奉之为“程氏正宗”。继承二程“理一分殊”说,认为“天下只是一理”(《语录》),并以之为处理人伦关系的准则。提出“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龟山文集》),强调应将爱人之心有分别地体现于不同身分的士庶之中。主张“事事循天理”(《语录》),尝谓“人各有胜心,胜心去尽,而惟天理之循,则机巧变诈不作”(同上)。认为天下之物不可胜穷,只有反身自省,方能举天下之物而无不尽,故主张“致知必先于格物”(《龟山文集》)。提倡主敬以养心,宣称“学者若不以敬为义,便无用心处”(《语录》)。朱熹为其三传弟子。著有《龟山集》。 杨时(1053—1135)北宋学者。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曾知浏阳、余杭,后召为秘书郎、著作郎、徽猷阁直学士、龙图阁直学士。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学于程颢、程颐。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清全祖望说:“龟山独邀耆寿,遂为南渡洛学大宗。”(《宋元学案·龟山学案》案语)钦宗从其言取消王安石配祀孔庙,毁除《三经新义》版本。为抵制王安石之学的影响,著《三经之辩》。哲学上提出“合内外之道”,即以主观(内)融合客观(外)的方法。说:“盖自诚意正心推之,至于可以平天下,此内外之道所以合也”(《龟山语录》),取消了主观和客观的界限。其思想接近程颢,故有“明道喜龟山”之语。认为对“至道”或“天理”只能从内心体认,“夫至道之归,固非笔舌能尽也,要以身体之心验之,雍容自尽,燕闲静一之中,默而识之,兼忘于书言意象之表,则庶乎其至矣”(《寄翁好往》)。用“仁”、“义”道德概念来解释“理一分殊”,“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答胡康侯》)。认为“理一分殊”即“仁之至,义之至也”。在人性问题上,基本承继二程的观点,以为人的本性至善,是天理的体现。“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法,亦只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龟山语录》)。主张“存天理、去胜心”,认为“人各有胜心,胜心去尽,而惟天理之循,则机巧变诈不作”(同上),要求以天理规范人的行为。认为唯有在“理”(封建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统一全国上下的思想。“朝廷作事,若要上下小大同心同德,须是道理明,盖天下只是一理,故其所为必同,若用智谋,则人人出其智谋,则人人出其私意,私意万人万样”(同上)。有《龟山文集》。 杨时(1053—1135)宋理学家。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熙宁九年进士,先从学于程颢,南归时,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颢死后又从程颐学,执弟子礼甚恭,传有“程门立雪”之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徽宗朝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官至右谏议大夫兼国子祭酒。钦宗时上疏反对向金割地求和,力辟王安石学术,请罢安石配享孔庙。钦宗从其言,毁《三经新义》版本。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学术思想继二程之统绪,经罗从彦、李侗,三传而及朱熹,开闽中道学之脉。与罗、李合称为“南剑三先生”,又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其在无锡讲学处至明代辟为东林书院,其思想为东林诸子所宗。所著有《三经义辩》、《二程粹言》等,文集《龟山集》,已散佚,今传辑本四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评为:“本不以文章见重,而笃实质朴,要不失为儒者之言。”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二八、清顺治八年杨令闻刊本《龟山集》附沈涵编《年谱》一卷。 杨时 1053—1135北宋学者,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熙宁九年(1076)中进士,调官不赴。先从师于程颢,南归时,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后颢死,又师事程颐。杜门十年不仕。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等县,施行善政,颇有治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做《宣和会计录》。除迩英殿说书。徽宗时,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反对割三镇与金人议和,主张选将练兵,为战守之备。钦宗时,李纲罢职,太学生为之上书,杨时被召为国子祭酒以靖太学。他指斥蔡京等轻费妄用,蠹国害民。力排王安石之说,为元祐党人叫冤鸣屈。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告老,以著书讲学为事。年八十二而卒。谥曰“文清”。杨时是宋代著名学者,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为程门四先生。他在哲学上提出“合内外之道”,即以主观融合客观的方法,认为对“至道”或“天理”要从内心体认,以为人性至善,是天理的体现。其观点基本与二程相同。清全祖望曰:“龟山独邀寿,遂为南渡洛学大宗”。(《宋元学案》)对朱熹、张栻有直接影响。著作有《龟山文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