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杜黄裳 |
释义 | 杜黄裳(738—808)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遵素。宝应进士,又登宏辞科。代宗时,郭子仪辟为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主留后事务。整饬士卒,安定朔方。贞元末,反对王叔文用事。宪宗为皇太子时,擢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元和元年(806),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力请讨伐,并奏罢宦官监军,以高崇文主军务,亲自经营,终平乱事。有谋略,通达权变,劝宪宗矫德宗姑息藩镇之失,整肃法度,裁抑藩镇,皆为采纳,启中兴之功。二年,出任河中、晋绛节度使,封邠国公。 杜黄裳(739—808)唐散文家。字遵素。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肃宗时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曾在郭子仪节度朔方府任职。大历九年(774),主朔方府留守事。后入朝为侍御史,为裴延龄所恶,久不迁。贞元末,拜太子宾客,迁太常卿。宪宗以太子总军国事,擢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预平蜀、平夏、翦齐、灭蔡、复两河诸役,实启宪宗中兴之世。元和二年(807),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为河中、晋、绛节度使,封邠国公。《全唐文》存其文三篇,《唐文拾遗》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四七、《新唐书》卷一六九。 杜黄裳 738—808唐朝大臣。字遵素。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是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南)人。代宗宝应进士,登宏辞科。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后为台省官,被权臣所恶,十年不得升迁。德宗贞元末年,为太常卿。王叔文当政,推行政治革新,黄裳始终不介入。后官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宪宗元和元年(806),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叛,议者以为辟占据险要之地,不宜讨伐,唯黄裳力排众议,亲自指挥,讨平蜀乱,深受宪宗赏识。他又力谏削弱藩镇势力,被宪宗采纳,连续用兵削平割据之藩镇,致使政局中兴,对恢复唐王朝国势起到积极作用。元和二年(807)以检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河中、晋、绛等州节度使,兼河中尹,封邠国公。次年,卒于河中。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