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杜牧
释义 杜牧(803—852)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杜牧(803—853)唐诗人、兵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宰相杜佑之孙。其人“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新唐书·杜牧传》)。有济世安民之志,不羁之才,诗文议论,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唐大和二年(828),擢进士第,授弘文馆校书郎,曾先后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史馆修撰、司勋员外郎等,出任黄、池、睦、湖等州刺史。通晓兵法,喜好探究治乱兴亡之道。其论兵,有独到见解。所注《孙子》,成为继曹操之后的第二大注家。书后序文(《注孙子序》),尤有特色。著作有《樊川文集》。
杜牧(803—852)唐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828)登进士第,复登制科,解褐弘文馆校书郎。旋辟佐沈传师江西、宣歙、牛僧孺淮南幕,历团练判官、节度推官、掌书记。大和九年,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因弟眼疾去职。开成二年(837),为崔郸宣歙团练判官。入朝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历膳部、比部员外郎,皆兼史职。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转池、睦二州刺史。大中二年(848)迁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四年秋,求为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平生好读书,喜论兵,尝注《孙子》。自承不能通经,但熟知“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诗赋散文,各体均擅。尝谓为文当“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推崇李、杜、韩、柳,高度评价李贺,于元、白颇有微词。古诗多感怀时事之作,《郡斋独酌》、《感怀诗》、《雪中书怀》可为代表。七言近体,或写景抒情,或怀古咏史,情致豪迈,议论精警,风格俊爽,于晚唐诗坛独持拗峭,虽带有感伤之时代色彩,但风华流丽,韵味隽永,直可追步盛唐,故《四库全书总目》谓“其风骨实在元白上”。《河湟》为七律传世名作,《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诸绝句尤脍炙人口。其散文“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罪言》一文,力主削平藩镇,识见超卓,气势充畅,《新唐书》取为藩镇传论,欧阳修叹笔力不可及。《阿房宫赋》讥敬宗广宫室,开宋代文赋先河。著有《樊川文集》,今存。生平事迹见《樊川文集》卷一〇《自撰墓志铭》、《旧唐书》卷一四七、《新唐书》卷一六六。缪钺有《杜牧年谱》、《杜牧传》,吴在庆有《杜牧论稿》,台湾学者谭黎宗慕编有《杜牧研究资料汇编》。

杜牧  803—852

唐朝著名文学家、政论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德宗时名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今湖北新洲)、池(今安徽贵池)、睦(今浙江建德东)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他生活于晚唐衰败之世,为求恢复国势,潜心钻研财政和军事。著有《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论证削平藩镇治乱守战及用兵之术,以及严禁佛教的道理,并注释了《孙子兵法》。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凡为之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强调要重视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不刻意追求形式的华美。他的创作实践便是如此,许多诗作针砭时弊,现实意义很强。《感怀诗》针对藩镇割据,赋敛苛暴,民不聊生,指责朝廷软弱昏庸。《郡斋独酌》、《河湟》都表现了削平藩镇、收复失地的愿望。《过华清宫绝句》等咏史诗借咏史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其七言绝句成就很高,《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篇皆属抒情写景之佳作。《阿房宫赋》讥刺统治者大兴宫殿极欲穷奢,为后世传诵的名篇。与李商隐齐名,也有“李杜”之称,后人又为别于杜甫,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20卷传世。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