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杜林
释义 杜林①(?—47)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字伯山。受学于张竦。博学多闻。光武时官侍御史,累迁大司空。长于文字学,曾撰《苍颉训传》、《苍颉故》各一篇,今佚。清马国翰辑有《苍颉训故》一卷。又治经学,《后汉书》称其曾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得郑玄等注,魏晋时立于学官,并刻入《三体石经》。②西周邑名。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古本竹书纪年》:夷王“猎于杜林,得一犀牛”(影宋本《太平御览》卷八九○引)。亦作“徒林”。《国语·晋语八》:叔向曰:“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按:“杜林”今本《纪年》多讹作“社林”,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以为应作杜林。
杜林(?—47)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侍御史、大司空。治《古文尚书》。曾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引起学术界的争论。长于文字学,曾撰《仓颉训纂》、《仓颉故》各一篇,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仓颉训诂》一卷。

杜林  ?—47

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自幼好学深沉,家多藏书,又从名师学习,因此才博学多闻,当时称为通儒。王莽时,在郡中为吏。王莽败后,隗嚣听说其志节高尚,任其为持书平。后因病去职,逃还关中。光武闻之,任命为侍御史。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建武十一年(35),代郭宪为光禄勋。建武十四年(38),群臣议欲恢复肉刑,杜林认为不可,光武从之。后任东海王太傅。又代丁恭为少府。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复任光禄勋。不久,又代朱浮为大司空。第二年,杜林逝世,光武亲临送丧。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