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杜弼
释义 杜弼(491—559)北齐中山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人,字辅玄,小字辅国。自云本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以军功起家,北魏时,任侍御史,迁大行台郎中,典掌机密。东魏时为卫尉卿。因助高洋建北齐有功,迁骠骑将军、卫尉卿,官至胶州刺史。性好名理,玩味老庄,兼通佛理。曾升师子座说法,对答诸名僧问难,往复数十番,莫有能屈。尝与邢邵作形神之辩,以“烛则因质生光,质大光亦大;人则神不系于形,形小神不小”(《北齐书·杜弼传》)为由,主张人死而识存,反对形者“神之质”的观点。注《老子》二卷,又注《庄子》,取名《新注义苑》。
杜弼(491—559)北魏、北齐间中山曲阳(今属河北)人。字辅玄。以军功起家,历任北魏御史、东魏卫尉卿,北齐骠骑将、卫尉卿、胶州刺史等官职。好名理,熟谙老庄,兼通佛理。东魏时曾升狮子座说法,对答众名僧问难,往复数十番,莫有能屈。尝与邢劭论辩形神关系。认为:“无情之卉,尚得还生,含灵之物,何妨再造?”坚持人死精神在。为反驳邢劭的“烛火之喻”,提出“神不系于形”的观点,认为“光去此烛,得燃彼烛,神去此形,亦托彼形”(《北齐书·杜弼传》)。又注老子《道德经》二卷。认为:“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用周凡圣。论行也清净柔弱,语迹也成功致治。实众流之江海,乃群艺之本根。”所注还有《庄子·惠施篇》、《易上下系》等。

杜弼  490—559

字辅玄,中山曲阳(治所在今河北曲阳西沙河之东)人。他幼聪敏,师每奇之,州牧等召问,许以王佐之才,并称之于朝。延昌中起家征虏府墨曹参军,孝昌初除太学博士,迁曲城令。他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普泰中调除御史,加前将军、太中大夫,领内正字。台中弹奏,皆其所为;诸御史出使所上文簿,委其覆察后施行。元象年间,高欢征其为大丞相府法曹行参军,转大行台郎中,使其典掌机密。杜弼劝高欢取代东魏,又议行重典以惩贪,以故“甚见信待”。北齐建立,杜弼以预定策之功,迁骠骑将军、卫尉卿,别封长安县伯。后镇临海,除梁州刺史,以谮诛死。杜弼儒雅宽恕,尤晓吏职,所在清洁,为吏民所怀。他“耽好玄理,老而愈笃”,注《老子》、《庄子》、《易经》等,是当时很有影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