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靖 |
释义 | 李靖(571—649)唐初军事统帅,军事谋略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少有文武才略,通书史,尤善兵法。隋末,李靖为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长安,俘获李靖。欲斩。临刑,李靖大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旧唐书·李靖传》)后经李世民固请,获释,遂入世民幕府。武德四年(621),陈策灭萧铣;六年,以奇袭灭辅公祏;唐高祖赞曰:“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贞观四年(630),复破突厥颉利可汗于阴山。八年,又西出吐谷浑,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逾积石山,破立其国。以功进封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世传《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简称《唐李问对》)一书,是李靖与唐太宗论谈兵事的笔录。虽系问答,却析理透辟,特别是对孙武兵法思想的析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李靖 571—649原名药师,唐京兆三原(今属陕西省)人。隋大将军韩擒虎外甥。身材魁梧,文武全才,擒虎每与论兵法辄叹服。靖常说:大丈夫当以功名取富贵,不应做章句腐儒。曾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吏部尚书,牛弘见之说:“靖,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拍其坐具对靖说:“卿终当坐此”。大业末为马邑丞,时李渊袭突厥,靖至长安道阻渊,为此,渊定京师后欲斩靖,靖呼请李渊勿以私怨杀壮士,加上世民再三请求,渊舍之,世民召靖入自己幕府。武德三年(620)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开州蛮首冉肇则反,冠夔州,赵郡王孝恭讨冉,屡战不利,靖率兵八百设伏,斩肇则,俘敌五千余人。渊大悦,亲写诏书嘉勉李靖。武德四年,靖献战萧铣十策,渊从之,授靖行军总管兼孝恭王军长史,将孝恭王统领军事尽委靖。其年八月,靖集兵夔州,趁秋天水势浩大,萧铣不备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攻铣军,败铣部将文士弘,得战舰四百余艘,斩敌首级近万。随即靖以轻兵五千至江陵,破铣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请降。靖入江陵城,号令严明,军纪肃然。诸将请求孝恭王将原属萧铣将士抄家以赏众人,靖不同意说:我们乃仁义之师,江南百姓受铣驱遣而与我们作战,并非心甘情愿。且桀犬吠尧,不同叛逆,怎能加罪于他们呢?如果惩治他们江南各地恐难攻下。此议遂止。靖以功受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诏命靖检校荆州刺史,度岭至桂州,示以武威,教此礼义,远近折服。 丹阳辅公祏反,诏令孝恭王讨伐,靖副之。孝恭王用靖计。靖令部将黄君汉击败公祏部将冯惠亮、陈正通,靖率轻兵至丹阳,大败公祏,江南悉平。拜靖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后检校杨州大都督长史。靖镇抚丹阳有方,久经战乱的江南各地得以恢复。突厥侵犯太原,靖以代州道行军总管名义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扑恶阳岭,突厥颉利大惊,靖又令间谍离间颉利心腹,颉利心腹之一康苏密来降,靖又进击定襄,俘获甚多,颉利只身逃遁。靖以功封代国公。后颉利遣使入朝谢罪,表示归附唐朝然颉利外示归顺,心怀犹豫,靖趁机率兵至阴山,颉利惧,逃奔吐谷浑,贞观二年(628)为唐将张宝相所擒。太宗闻靖破颉利大喜,大赦天下,欢宴五日。御史大夫温彦博劾靖治军无纲纪,太宗以靖功高,不仅没治罪,反而升靖尚书右仆射。靖因足疾乞骸骨,太宗以为靖能识大体,拜靖门下中书平章政事。贞观四年,靖以古稀高龄率军征讨吐谷浑,经过几十次艰苦战斗,终杀其可汗,大胜而回。贞观十一年改封卫国公。 贞观十七年,诏令图靖等二十四人形象于凌烟阁,贞观二十三年薨,册赠司徒给班剑保羽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