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适 |
释义 | 李适即“唐德宗”。 李适(742—805)即唐德宗。唐代皇帝。公元779—805年在位。代宗长子。宝应元年(762)封鲁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讨史朝义。后改封雍王。广德二年(764),立为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即帝位。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卒。工诗能文,常与臣下于宫中唱和,自为品第。唐李肇《唐国史补》称其晚年“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谓其诗“尚雅正”。著有《德宗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十五首,《全唐诗补编》存其诗二首,《全唐文》存其文近六卷。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二、卷一三,《新唐书》卷七。 李适 742—805即唐德宗,唐朝第10代皇帝。唐代宗长子,名本为𨓈(kuo,读括)。公元779年至805年在位,年号建中、兴元、贞元。出生之年,封奉节郡王,后改封鲁王,又改封雍王。20岁时被代宗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统河东、朔方及诸道行营及回纥兵等军10余万,于洛阳北大败史朝义,收复东都,分兵追歼史朝义。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死,其部下纷纷降唐,安史之乱始告平息。尊汾阳郡王郭子仪为尚父,以其部将李怀光、常谦光、浑瑊为节度使;以吏部尚书刘晏判度支盐铁转运等使,掌管财政。广德二年(764),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代宗死,即帝位。削减诸州贡品,停止邕府(今广西南宁)每年进贡奴婢。裁掉梨园使及伶官等冗员300人,出宫女百余人。后于兴元元年(784),废除间架税、竹木茶漆税及除陌钱,对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政局有所好转。兴元元年(784),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免除租庸调。统一了税收制度,增加了国家收入,同时也有力地限制了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若两税之外取一钱,则以枉法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众的利益。但为时不久,建中三年(782),为充军费又下令增加税率,又开始了横征暴敛。建中二年(781),藩镇势力再度崛起,淄青镇李正己、魏博镇田悦、成德镇李维岳起兵反抗朝廷,德宗派马燧、李抱真、李晟平息了这场叛乱。继而恒、冀二州都团练使王武俊、幽州节度使朱滔又叛,并与田悦、李纳等相互为援,割据称王。共推朱滔为盟主,朱滔等又推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天下都元帅。李希烈兵犯洛阳,德宗调泾源(今甘肃泾县)兵救襄城,途中经长安,发生兵变,朱泚自立为秦皇帝,窃据京城,德宗避乱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兴元元年(784),诏赦朱泚、李希烈等反叛之罪。同年,李怀光又率领朔方军叛乱,德宗又避乱至梁州(今陕西汉中),李希烈称帝,国号大楚。唐将李晟、马燧、浑瑊合力平叛,贞元元年(785),李怀光自杀,朱滔病死。次年,李希烈被部将所杀,至此这次藩镇叛乱方告平息,历时6年,使国家和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贞元二年(786),吐蕃屡次入犯,并使离间之计,造成李晟被削去去兵权,又欲谋害浑瑊、马燧,未遂而退兵,德宗主议合,是造成此间被动的根源。贞元六年(790),吐蕃攻陷安西、北庭,至贞元九年(793),南昭脱离吐蕃依附唐朝,吐蕃威胁方告免除。贞元十二年(796),任宦官窦文场、霍仙鸣为左、右神策护军中卫,执掌禁军,埋下宦官于晚唐操纵废立乃致弑君的祸端。贞元二十一年(805)卒,谥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 李适 663—711唐朝诗人。字子至。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进士及第,调任猗氏尉。武后时修撰《三教珠英》,以李峤、张昌宗为使,取文学士,适与宋之问、沈佺期、刘允济等均在选。书成,迁户部员外郎,再兼修书学士。唐中宗景龙初,升为修文馆学士。景龙中,为中书舍人。睿宗时,待诏宣光阁,官终工部侍郎。睿宗景云二年(711),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被召至京师。及还时,适赠诗,状写承祯高尚之致,其词甚美,当时朝廷之士凡300余人,无不属和。徐彦伯编为《白云记》,颇为盛传。当年病卒,年49岁。追赠贝州刺史。《全唐诗》存录其诗17首,多为奉诏应制之作。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