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李材
释义 李材明学者。字孟诚,号见罗。丰城(今属江西)人。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以学未成乞归。穆宗时,任兵部郎中、广东佥事。神宗时,官云南按察史、右佥都御史。师事邹守益,学致良知之学。继为性觉之说,认为“致知者致其知体,良知者发而不加其本体之知,非知体也”(《明儒学案·止修学案》)。后以修身知止为要,提出“古之欲明明德至修身为本,何谓也,盖详数事物各分先后,而本归于修身也。本在此,止在此矣”(《大学约言》)。强调“止修非二体”,“未有不止而能修,亦未有不修而能止者”(《知本同参》)。“止为主意,修为功夫。”(《大学约言》)对知行关系,认为“知即是行,行只是知”,“知到极处,只体当得所以行,行到极处,只了当得所以知”(《论学书》)。有《道性善编》、《大学约言》、《知本同参》等。
李材(约1297—1335)元诗人。字子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诗才敏妙,所作多奇句。年十七时在大都(今北京)与赵孟同赋《海子上即事》(一作《都门春日》)诗,孟为之惊叹,以为“杂于唐人诗中未易辨也”(《松雪斋集》)。尝于聚会中人赋《十月桃》时,应声吟妙句:“刘郎再来岁云暮,王母一笑天回春。”一时无人能匹敌,“皆钳口不作”。清顾嗣立称其为“唐人中李长吉也”(《元诗选》)。《元诗选》二集中录其诗十一首,编为《子构集》。生平事迹见《元书》卷八九。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