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李文忠
释义 李文忠(1339—1384)明初凤阳盱眙(今属江苏)人,字思本,小字保儿。朱元璋外甥。元末投起义军,元璋抚以为子。十九岁以舍人统领亲军,骁勇为诸军冠。屡破元军,官至枢密院佥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平定金华之乱,拜浙东行省左丞。二十六年取杭州,加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明洪武二年(1369)从常遇春出塞。遇春卒,代将大军。三年,与徐达分道北讨,攻至应昌,获元太子买的里八剌等及宋、元玉玺金宝,玉册。授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次年抚蜀,筑成都新城。后或出塞练兵,或巡边留屯。十二年提督大都督府参赞军国事兼领国子监。晚年以谏被责,旋病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李文忠  1339—1384

明初将领。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今属江苏)人。明太祖朱元璋姊之子。明太祖喜爱保儿,令从姓朱。读书颖敏。年十九率亲军,骁勇善战。与胡大海屡败张士诚。拜浙东行省左丞,总制严州(今浙江建德)、衢州(今浙江衢县)、信州(今江西上饶)、处州(今浙江丽水)、诸全军事。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伐张士诚,令李文忠率兵攻杭州,张士诚守将潘元明降,李文忠整军入城,下令军中:“擅入民居者死。”有一卒借百姓的锅,杀以徇,城中贴然。加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洪武二年(1369),李文忠为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追击元残余势力。常遇春死,命文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今属甘肃)。在白杨门大破元军,俘斩万余人。洪武三年(1370),以李文忠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进至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降元平章上都罕等。时元顺帝已死,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文忠谍知此情,便兼程趋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米诺尔附近,元顺帝死于此)。爱猷识里达腊北走,获其嫡子、后妃、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玉册等。出精骑穷追至北庆州而还,返途中,降元军五万多。明太祖大封功臣,李文忠功最大,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洪武十年(1377)命与韩国公李善长议军国重事。十二年(1379),与西平侯沐英合讨洮州(今甘肃临潭)十八番族叛乱,平之,筑城,置洮州卫。还掌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洪武十七年(1384)病故。追封岐阳王,谥武靖。置肖象功臣庙,位皆第三。

李“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在战场上精神振奋焕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赋,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违背了天子不亲近受刑之人——指宦官的准则)。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明史·李文忠传》)。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