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彪 |
释义 | 李彪(444—501)北魏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南)人,字道固。孝文帝元宏时,为中书教学博士,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魏兴以来,邓渊、崔浩、高允等撰述国史,皆编年叙录,遗落时事,三无一存。他与秘书令高祐始建议依《史记》、《汉书》体例,作纪、传、表、志。孝文帝从之,乃于太和十一年(487)命他与著作郎崔光用纪传体改修魏史。其后迁秘书令加员外散骑常侍、御史中尉领著作郎。太和二十一年,被解免史职。不久又因得罪尚书仆射李冲,被除名,还本乡。宣武帝即位后,他上表请复职修史,同时,尚书令王肃、著作郎崔光亦推荐之,但未被准许,旋以白衣在秘书省著述,岁余而死。李彪 444—501北魏官僚。字道固,顿丘卫国(今山东章丘县西南)人,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于高悦家抄书诵读,废寝忘食。举为孝廉,至京师受业,颇受大臣李冲知遇。孝文帝初,为中书教学博士。后假员外散骑常侍,出使南齐。迁秘书丞,参与著史,改崔浩、高允所著国史之编年体为纪传体。上书孝文帝,主张节俭、重视训导太子、劝课农桑、积贮粮食、整顿刑狱、协调君臣关系、提倡孝慈和人臣守丧之制,被孝文帝采纳施行。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去世后,群臣认为李彪门地寒贱,请求孝文帝免除他的职务。孝文帝认为他“虽宿非清第,本阙华资,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魏书·李彪传》),因而破格提拔他为秘书令。后迁御史中尉,领著作郎,执法严厉,远近畏之,豪右屏气。孝文帝常呼李彪为“李生”,十分宠遇,除散骑常侍,仍领御史中尉。孝文帝南伐齐时,兼任度支尚书,与尚书仆射李冲等人留京负责朝政。李彪性刚直,无谦让之心,李冲遂上书弹劾,说他“肆志傲然,愚聋视听”、“专恣无忌”、“听其言同振古忠恕之贤,校其行是天下佞暴之贼”(同上),因而被孝文帝免官遣回乡。宣武帝即位后,投靠尚书令王肃,以平民身分参与修国史。景明二年(501)病卒,年五十八,赠汾州刺史、镇远将军,谥曰刚宪。著有诗、颂、赋、诔、章奏、杂笔一百多篇。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