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永乐大典》 |
释义 | 《永乐大典》书名。初名《文献大成》。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织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由解缙(1369—1415)等主持编纂。原书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明成祖因古今事物散见于各书,不易检阅,欲将经史子集各家之书分类辑为一编,以韵统之,以便考索,故于永乐元年(1403)起命解缙等人先后两次编纂。参与编校、誉写者多达三千余人。永乐六年(1408)冬成书,明成祖赐名为《永乐大典》。收存了历代重要典籍达七、八千种、约三亿七千万字,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首列明成祖御制序文,正文按明太祖颁布的《洪武正韵》为序系字,以单字为目,同韵之字合为一编;每字下先注音、义,次录各韵书、字书所注反切、释义,再列该字的楷、篆、隶、草各体,最后分类汇辑各书中与该字有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及诗词典故,杂艺等各项记载。所引材料均直抄各书原文,许多书籍是整部、整篇或整段地辑入,一字不改,保存了宋元以前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许多文献后已佚失,故大典所载十分可贵。原书仅抄一份;迁都北京后,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录正、副二本,后原本、副本俱毁,正本至清乾隆年间也已佚失二千四百二十二卷,到光绪二十年(1894)翁同龢查点,仅存六十四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又遭焚、劫,丧失殆尽。后经多方征集,共得七百三十卷,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本书的主要价值在于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古籍,成为后来辑佚工作的资料渊薮。清人曾从中辑出佚书数百种,收入《四库全书》者就有三百八十八种之多。较著名的书籍有刘珍等的《东观汉记》二十四卷,郝经《续后汉书》九十卷,薛居正《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郦道元《水经注》,王尧臣《崇文总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还有如《春秋释例》、《春秋繁露》一类的经书。清徐松辑出的《宋会要辑稿》三百六十六卷,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