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冲 |
释义 | 李冲(450—498)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本名思冲。孝文帝改字思顺。初为中书学生,迁内秘书令。为冯太后所信用。魏初民多荫附,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太和十年(486)上言立三长制以代宗主督护制,定民调,使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公私便之。迁中书令,进爵陇西公。及孝文帝亲政,参议律令,定礼仪,累迁吏部尚书。帝以其女为夫人。迁洛阳后,主持营建新都。孝文帝攻齐时,奉命留守,委任甚专。后与御史中尉李彪结怨,忿极而卒。李冲 450—498北魏大臣。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出身士族,沉雅有大量,不妄交游。幼年丧父,由长兄荥阳太守李承抚养。献文帝拓跋弘时,为中书学生。孝文帝初,为秘书中散,迁秘书令、给事中。李冲针对豪强广泛荫庇民户的现象,于太和十年(486),上疏建议实行三长制,五家为邻,立一邻长,五邻为里,立一里长,五里为党,立一党长,三长负责检查户口,征收赋役。冯太后主持推行后,于国于民都有显著效果。同时,他还建议颁行新的租调役制。升为中书令,先后进爵为顺阳侯、陇西公。李冲深受冯太后宠幸,赏赐甚丰,然而,他谦虚待人,分散财物,受人称赞。孝文帝亲政后,参与制订礼仪律令和改革官制,封爵为荥阳郡开国侯,升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孝文帝迁都时,主管营建新都洛阳工程。孝文帝伐南齐时,奉命留守洛阳。升官为尚书仆射。勤于政事,积劳成疾,年四十九病卒,谥曰文穆。李冲为人明断慎密,不计恩怨,为官不徇私情,廉洁不贪,竭诚事主,深受冯太后、孝文帝知遇,协助孝文帝改革,“君臣之间,情义莫二”、“位当端揆,身任梁栋”(《魏书·李冲传》),成为孝文帝改革的得力助手。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