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李义府
释义
李义府(614—666)唐瀛州饶阳(今属河北)人,后徙居永泰(今四川盐亭东)。贞观中,对策擢第,补门下省典仪,迁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与来济俱以文辞显,时称“来李”。曾献《承华箴》,表示对谄佞的痛恶。高宗立,迁中书舍人。为长孙无忌所恶,将贬出,遂上表请立武昭仪为皇后。永徽六年(655),超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旋进中书令。与许敬宗奏改《氏族志》,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更名为《姓氏录》。恃武后之势,诸子孩抱者皆补清官,复卖官鬻狱,广树朋党,倾动朝野。为人常嬉笑,而猜忌阴险,稍忤意即加倾陷,时号笑中有刀,又以柔而害物,亦称李猫。龙朔三年(663),为人告发有异谋及索贿罪,除名长流巂州(治今四川西昌),朝野称庆。乾封元年(666)大赦,独流人不许还,忧愤卒。曾与许敬宗改修高祖、太宗《实录》,又与许敬宗共撰《东殿新书》,尚著《宦游记》二十卷(一作七十卷),有集四十卷,已佚,《全唐文》存文四篇,《全唐诗》存诗八首。
李义府(614—666)唐文学家。瀛州饶阳(今属河北)人。贞观八年(634),应荐对策中第,补门下省典仪,转监察御史。高宗为太子时,转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高宗立,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因请立武则天为后,得宠于后。永徽六年(655),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显庆元年(656),又兼太子右庶子。明年,进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加太子宾客。龙朔三年(663),迁右相。后获罪流嶲州。其貌似温良,而实阴险奸诈,人称“笑中刀”、“李猫”。为文与来济齐名。所著文集、《宦游记》、《古今诏集》,已佚。预修《晋书》、《永徽五礼》、《姓氏谱》,与许敬宗合撰《东殿新书》。《全唐诗》存其诗八首,《全唐文》存其文三篇,《唐文续拾》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八二、《新唐书》卷二二三。

李义府  614—666

唐朝文学家。瀛州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县)人。贞观八年(634),经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表荐,对策擢第,任门下省典仪。后升任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与太子司仪郎来济均以善于文章而知名,时称“来、李”。高宗嗣位后,升任中书舍人,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与许敬宗共同赞助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诬陷持反对意见的老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等。官升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赐爵广平县男。他为人阴险狠毒,貌似温和,与人谈话必满面笑容,但稍不如意,必加陷害,所以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因为他柔而害物,称之为“李猫”。显庆元年(656),以原职兼太子右庶子,进爵为侯。他好色而枉法,袒护奸妇淳于氏,收为别宅,案发,大理丞毕正义自缢而死,侍御史王义方反遭贬谪。高宗不问李义府奸滥之罪,反加宠幸。显庆2年,官至中书令,兼检校御史大夫,旧职如故。不久,加官太子宾客,进封河间郡公。他贪得无厌,与其母、妻、子、女婿卖官鬻狱,其门庭若市。多引心腹,广树朋党,倾动朝野。显庆三年被贬为普州刺史。次年,复召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官封如故。他依仗武后之势,有持无恐。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孤德棻等,原奉诏撰有《氏族志》,已颁下诸州。李义府耻其家代无名,乃奏改此书,另择人选重修,更名为《姓氏录》,立格“皇朝得五品官考,皆升士流”,并且奏收《氏族志》焚之。虽对抑制山东旧族客观上有一定意义,但足见其拔扈之程度。他还为营墓改葬其祖父以及以窥觇避灾为名,大肆搜刮,卖官觅爵。因而长流巂州除为庶民,其二子、女婿皆除名长流。朝野上下莫不称庆,时人曰:“今日巨唐年,还诛四凶族”。乾封元年(666),大赦,长流者不许还,他忧愤病发而卒。《旧唐书》本传载他有文集30卷,并著有《宦游记》,已佚。《全唐文》存录其《承华箴》等文3篇,《全唐诗》存录其诗8首,其中《题美人》为宫体诗,其余多属歌功颂德之作。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