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李世民
释义
李世民即“唐太宗”。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公元626—649年在位。远祖出自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隋末,随父起兵。李渊称帝时,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旋继帝位。在位期间,轻徭薄赋,疏缓刑罚,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又修《氏族志》,抑制士族,发展科举制度。常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政治清明,百姓怡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贞观之治。此间,唐太宗与李靖曾纵论古今兵法,君问臣对,对《孙子兵法》、《太公兵法》等作了深入探讨,提出许多精湛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唐代皇帝。高祖李渊次子。公元626—649年在位。隋末,随其父起兵反隋。武德初,封秦王。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即帝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宽刑薄赋,兴文整武,海内升平,威及于外,史称“贞观之治”。卒谥文,葬昭陵。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然不失“雅正”,有别于齐梁之宫体。明胡震亨谓其于唐诗有“首辟吟源”之功,其《过旧宅》等作可与汉高祖《大风歌》“同其雄盻”(《唐音癸签》)。明胡应麟称其《帝京篇》“藻赡精华,最为杰作”(《诗薮》)。亦善骈文,《大唐三藏圣教序》、《晋书·陆机传论》可为代表。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全唐文》存其文七卷,《唐文拾遗》补其文三十六篇。其中诏令多出臣下之手。生平事迹见唐吴兢《贞观政要》,《旧唐书》卷二、卷三,《新唐书》卷二。

李世民  599—649

唐高祖李渊次子,世称“唐太宗”。自幼聪敏,16岁时,出奇计助将军云定兴大破突厥军,解隋炀帝雁门之围。隋末农民大起义,劝说其父起事,迈出了创建唐王朝的第一步。世民有勇有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广交天下豪杰,灭宋老生、破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刘黑闼等义军,招降尉迟敬德,征战南北,战功赫赫。

武德元年唐朝建立,李世民封秦王。武德九年(626)六月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太子建成与弟齐王元吉,被立为太子。翌年八月世民即位于东宫显德殿,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之后,建凌烟阁,图功臣肖像于阁上,大赦天下,抑制贵族豪强,保护中小地主利益,赏赐孤老鳏寡,免除一些地区的赋税徭役,继续实行隋朝行之有效的均田制、租庸调法及府县科举制,大兴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和海内外贸易,使唐朝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定鼎以后,世民多次征伐突厥、高丽、高昌、龟兹等国,解除了东北边境的威胁,使西域各国纷纷内附,贞观十五年(641)正月遣使送文成公主赴吐蕃与松赞干布成婚,从而使边境地区长期保持安定局面,也促使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贞观二十二年崩于含风殿。

相关词:
  • 李世民刘武周河东之战
  • 李世民俘王世充
  • 李世民窦建德虎牢之战
  • 李世民即帝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9: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