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朵颜三卫
释义

朵颜三卫 

又称兀良哈三卫。指福余、泰宁、朵颜三卫。兀良哈原是元朝大宁路北境,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就把锦、义、剑、利诸州划归辽东都司管辖,并于大宁地区设北平行都司,领兴、营等二十余卫所。到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封其第十七子朱权于大宁,为宁王。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命冯胜、蓝玉等平定金山纳哈出,就以兀良哈地安置纳哈出部众。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三卫:“自大宁前抵喜峰,近宣府,曰朵颜:自锦、义历广宁,渡辽河至白云山,为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明史纪事本末》卷20)。三卫中惟朵颜最强。其贡路入自喜峰口,而明却设市于辽东,以防其生变。后竟叛去,附于北元。燕王朱棣起兵,与兀良哈骑兵,从刘家口直趋大宁,宁王不及防而降。燕王徙宁王及其军于内地。因兀良哈骑兵从战有功,朱棣把大宁地予兀良哈,仍为三卫,任命其首领脱儿火赤为都督佥事,哈儿兀歹为都指挥同知,掌朵颜卫;安出及土不申俱为都指挥佥事,掌福余卫事;忽剌班胡为都指挥佥事,掌泰宁卫事。其他三百五十七个头目,各授指挥、千百户等官,赐以诰印、冠带等。明约以为外藩,居则侦探,警则捍卫,岁给牛、具、种、布帛、酒食丰厚。三卫自辽沈抵宣府几三千里。大宁既弃,天寿山与异域为邻,而宣府辽东断左右臂。于是明又调营州左屯卫于顺义,右屯卫于蓟州,中屯卫于平谷,前屯卫于香河,后屯卫于三河,又设东胜中、前后三千户所于怀仁等处守备,但都与事无补,因诸部落已列明门庭。不久,三卫叛附鞑靼部阿鲁台。终明之世,泰宁、福余卫常与鞑靼合,朵颜卫常与瓦剌合,明朝北地边患,皆三卫为之向导。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