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朱陆异同
释义 朱陆异同南宋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同异。朱、陆同以孔孟儒家学说为正宗,同以封建纲常名教为“天理”,同以“存天理、去人欲”为指归。但两派对理学的主要概念或范畴之理解不尽相同。朱熹认为“万物一理”,客观的“天理”是世界本原;为学主张先“道问学”、“即物穷理”,更注重读经注经。陆九渊声言“宇宙即是吾心”,主观的“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为学主张先“尊德性”,“发明本心”,谓“六经皆我注脚”。两派对周敦颐“无极而太极”之说的理解亦异。朱熹释之为“无形而有理”,陆九渊则怀疑其为周敦颐本人之思想。以后,两派的门弟子继续其辩论。参见“鹅湖之会”。
朱陆异同指南宋朱熹和陆九渊在学术思想上的异同。朱熹把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本原。陆九渊把人的知觉(心)作为世界本原。朱主张“道学问”、“即物穷理”,通过向外的“格物”去启发天赋的“在心之理”。陆主张“尊德性”、“发明本心”的向内路线,并否认认识有一个过程,“顷刻而知之”。两派对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说,进行反复辩论。朱认为“无极而太极”即“无形而有理”;陆则怀疑“无极”为周本人的思想,并认为《太极图说》未必是周敦颐所作。朱强调“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以圣贤著作为“理”的完备体现。陆则强调“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象山先生全集·语录下》),“六经皆我注脚”,降低儒学经典的地位。另外,在人性论问题上,朱主张人有道心、人心,而道心驾御人心。陆则反对有这种区别,强调心即理。以后他们的门生弟子也分朱、陆两派。朱、陆异同,属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争论,然而他们的思想却是彼此渗透,互相吸收的。自鹅湖之会后,两派渐趋和解,“兼取两家之长,不可轻相诋訾”(《朱晦翁文集·答诸葛诚之》)。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33:19